第17版:城市党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江西省抚州市:

做实“三化”平台 书写城市基层治理“大文章”

■中共抚州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17 版)

  江西省抚州市在社区打造“青年之家”等平台,鼓励青年大学生寒暑假到社区报到。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东方红社区留守老人在“幸福食堂”用餐。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学生乐享免费爱心午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红管家”工作队开展走访慰问。

  鸟瞰江西省抚州市名人雕塑园。 陈强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服务优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聚力增能、协同共治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

  网格化管理水平

 

  抚州市用好网格管理这一重要手段,做到力量在网格聚合、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真正使网格成为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一是推进“多网合一”。针对社区层面存在多种网格交错布局、职责重复、各自为战的问题,实施“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专项行动,将党建、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网格,全部以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整合为承担党的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事项为一体的“综合网”,全市城市社区网格由2022年的5562个优化为1276个,有效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减轻了社区负担。

 

  二是建强服务阵地。按照江西省委关于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最新标准,全面实施提质攻坚行动,对全市社区服务阵地进行全面摸底,对面积不达标的建立“一社区一方案”整顿提升台账,采取“补、建、合、拨、购”等多种渠道,拿出“真金白银”新建社区服务阵地11个,对81个社区服务阵地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全市177个城市社区服务阵地面积全面达标。针对部分社区服务阵地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要求,开展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便民化改造“三去一改”提升行动,推动社区阵地场所90%以上用于党群活动、公共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育儿幼教等为民服务,使社区阵地成为群众爱来、常来、愿来的“家园”。

 

  黎川县磨市社区过去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三无社区”,社区干部无驻地、党员活动无阵地、群众休闲无场地。对此,黎川县利用闲置的原县木器厂厂房,高标准打造集党群服务、社会治理、居家养老等20余项功能为一体的磨市社区邻里服务中心,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并将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医保养老、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等高频办理事项聚合进来,为社区居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3000余件。

 

  三是配强网格力量。针对社区网格力量薄弱、合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克服财政困难,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含专职网格员)1441人,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社区工作者从2022年的6人增至现在的18人。同时,建立“三岗十八级”阶梯式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不断提高,同时推动住房公积金待遇落实,社区工作者归属感明显增强,流失率较去年降低82%,确保了社区工作者“招得来、留得住”,社区治理成效也明显提高,城区信访件较去年下降38.7%。针对网格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的问题,全面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主动担任网格长、楼栋长和单元长。目前,全市在职党员主动认领网格长1276名、楼栋长5386名、单元长11656名,联系居民24万余户,解决群众身边事5.3万余件,“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已成为常态。同时,对在职党员报到服务等进行量化考核,并以提醒函方式通报,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模范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考评以来,全市共有62名党员干部因表现突出被通报表扬,12名党员干部因表现欠佳被约谈提醒,其中4人进行了组织调整。

 

  四是丰富自治载体。针对社区自治程度不高、活动载体不足、群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发挥社区党组织牵头作用,引领居民自发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全市涌现了“业主说事厅”“居民之家”“莲心议事亭”“邻里会商”等群众自治载体312个,较去年增加136个,形成了“一社区一载体”的居民自治体系。临川区营上巷社区公元1959小区没有物业服务公司,居委会依托小区公共用房,打造“业主说事厅”,让居民有地说事、有人说事,同步建立挂牌公示、信息互通、定期协商、党员服务等制度,营造了党员带头、居民共同参与“有事好商量”的和谐氛围,小区在居民自治下井然有序,小区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丰县琴台路社区建设“居民之家”便民服务载体,常态化开展“三长议事”“爱心共享”“邻里暖心话”等活动,拉近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社区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坚持突出关键、抓住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

  精细化服务水平

 

  抚州市聚焦社区“一老一小一新一青”等重点人群,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努力把社区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温馨港湾”。

 

  一是聚焦“一老”,推动“老有善养”。针对老年人“做饭难”问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多方联动”思路,打造“幸福食堂”85个,为辖区老人提供配餐助餐送餐等服务,同时采取政府补贴、居民共建和慈善助力的模式,大大降低用餐成本,让老人们“吃得起、吃得好”。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就医问题,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728名社区医生与3654名老人签订协议,建立“一人一档”,每月至少开展上门义诊1次。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组建1265支党员志愿队伍,开展“敲门行动”,上户走访独居老人,掌握身体状况和帮扶需求,并提供买菜、买药等帮办代办服务1.4万余次。临川区西大街社区推行“党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为基础,依托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医、食、住、学、养、乐等服务事项,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

 

  二是聚焦“一小”,推动“幼有善育”。针对留守儿童缺少教育陪伴的问题,全面推行“童伴妈妈”做法,组织党员志愿者与辖区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为留守困境儿童逐一建档、定制专属“暖心包”,依托社区“童心港湾”“童心驿站”等场所,搭建心理辅导站,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开设“科学小实验”“儿童议事会”“小小主持人”等多元化学堂,让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社区服务。1268名党员志愿者主动化身“童伴妈妈”,陪伴3500多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帮助其解决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1198件(次)。

 

  三是聚焦“一新”,推动“新有善属”。针对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差、融入城市生活难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兜底功能,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按照“场地共用”原则,打造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就业、维权、相亲交友等专题活动,同时开辟“九员驿站”等各类暖心场所366个,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吃饭难、喝水难、如厕难、充电难等问题。通过一系列暖“新”服务把这类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2023年以来,全市新就业群体中有168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党员20人,较2022年翻了3倍;566名新就业群体人员主动担任社区“红色哨兵”“先锋骑手”,开展志愿服务1866人次,参与人员和服务人次分别增长168%、206%。宜黄县学前街社区外卖小哥小王凌晨时分送外卖途经花园小区时,发现几个人鬼鬼祟祟、形迹可疑,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很快抵达现场。后经查实,这些人是流窜的盗窃团伙,有多次盗窃犯罪记录。外卖小哥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群众利益,保护了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四是聚焦“一青”,推动“青有善为”。针对社区青年思想活跃、管理难等问题,在社区打造“青年之家”“青年议事厅”等平台,为青年提供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引导他们主动融入社区。结合“书记讲党课”,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为辖区青年党员上“微党课”300余场(次),引导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针对社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开辟“社区有我,青春报到”“我是实习网格员”等社会实践项目,鼓励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集中报到、课余时间常态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报到。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社区青年志愿者2635人,参加各类志愿服务8000余人次。

 

  坚持数字治理、科技赋能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

  信息化支撑水平

 

  聚焦民生需求,探索信息化治理模式,把数字化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创新治理手段、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

 

  一是建强数据库,掌握治理底数。针对社区人员流动性大、信息难掌握等问题,依托赣鄱党建云,打造社区服务治理“云平台”,将社区党组织、网格、物业、商户、住户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并结合网格员日常走访巡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数据鲜活、完整、准确,公众及各类组织可根据权限申请使用,实现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数据归集共享,为基层治理行政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提升平急转换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立便民平台,提升治理效率。针对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不畅、社区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问题,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发“黎民事 码上办”“金事精办”“宜事快办”“莲乡一网通”等一批为民便民平台,汇集综治、城管、民生服务等事项于一体,建立“居民点单、片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模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问题“一码通办”,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广昌县河东社区依托“莲乡一网通”微信小程序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了群众问题实时“接”、收集问题及时“转”、承接问题限时“办”的服务体系。

 

  三是依托信息化,夯实治理基础。针对社区群众办事来回跑、环节多、材料多等问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24小时数字化政务服务大厅,不断完善“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体系,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云”上办业务。目前,完成市县377种证照数据电子化,较2022年增长73.72%;公安、不动产、公积金、医保、社保等事项网办率达95%,较2022年提升11.76%。同时,拓展“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功能,推出“一号预约咨询、一号挪车”等便民举措。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大力推动“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打造抚州市智能安防小区管理平台,全市已建成智能安防小区620个,共计联网各类前端视频监控2.92万路,在线率达90%以上,依托这一集成式、智慧化治理体系,全市社会治安实现矛盾纠纷警情、涉黄涉赌警情、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未成年人被侵害刑事案件、学生溺亡人数“五个下降”,为社区群众提供救人、寻人、寻物等服务1150余次,抢救落水儿童34人、找回走失人员89人。

 

  下一步,抚州市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江西省委部署要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