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06日   第 03 版)

  这个“五一”假期,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现场如平常一样热火朝天。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涪江特大桥已完成进度的40%,比预计工期提前了3个月。图为工人师傅正在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上进行钢筋作业。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年多来,重庆、四川两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数据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86.7亿元,在2021年突破7万亿元后,用2年时间再上1个万亿元台阶;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6.5%、30.4%,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0.3个百分点,区域位势能级稳步提升。

  

  交通互联提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添交通大动脉。不久前,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项目通车。该道路起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终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是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延伸至市域外的城市快速道路。

  

  2020年12月29日,经川渝两省市政府批复同意,广安市和渝北区携手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随后,广安渝北两地通力协作,启动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项目工程,将“停”在渝北区茨竹镇境内的南北大道延伸到川渝高竹新区。

  

  据测算,该道路通车后预计年通行车辆将达到550万辆次,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最快仅需30分钟,川渝高竹新区至重庆中心城区的物流成本每吨可节约60元以上。

  

  交通基础设施是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行领域。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密集落子,一张内畅外联的互联互通网络日渐清晰——

  

  水上,航运能级更高、航道更通畅。重庆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船闸通航;重庆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重庆双江航电枢纽工程船闸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闸首、闸室结构全部封顶。

  

  陆路,交通路网越织越密。成渝间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迎来送往。成渝高铁完成提质改造,实现1小时通达。成渝间第四条铁路通道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有序推进。随着年内梁开高速(重庆市梁平区至四川省开江县)全线通车,川渝高速大通道将增至16条。

  

  航空,川渝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目前正加速建设,重庆新机场场址已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重庆黔江机场已完成改扩建。

  

  产业共建提质

  

  在重庆市渝北区前沿科技城,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置换及绿色智能升级建设项目新工厂内,近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长安汽车持续深化川渝合作,长安汽车各大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44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长安汽车直接带动川渝近700家合作伙伴、超12万人就业,与宁德时代共建的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超级制造工厂——时代长安首款标准电芯于2023年11月在四川省宜宾市投产下线。

  

  长安汽车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是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高效协作的生动注脚。2023年,川渝两地合计生产汽车329.3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9%;新能源汽车产量65.2万辆,增长35.8%。

  

  当前,川渝两地正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携手推出系列举措,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4个万亿元级产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川渝两地联合成立了工作专班,推动实施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搭建了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50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汇聚于平台之上,相互间的配套合作金额超400亿元。

  

  未来,川渝两地将持续加码产业协作。

  

  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发布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显示,今年实施的重大项目有300个。其中,现代产业类项目有114个,占比达38%,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提效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设有“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专注于从全产业链角度研究“佐餐小菜”。同样,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也设有同名实验室。

  

  据悉,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5月,由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建。

  

  从2019年起,双方共同向重庆市科技局上报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并于2021年5月获重庆市科技局、四川省科技厅共同核批,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通榨菜和泡菜研发的全产业链,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关键技术攻关。

  

  近年来,实验室在川渝特色榨(泡)菜主要原料作物种植创新与品种遗传改良、轻简高效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传统酱腌菜加工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与品质调控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以上并非川渝两地协同创新的个案。

  

  目前,川渝两地实施科技创新合作计划项目161个,集聚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创新成果,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制备中心等取得全国乃至全球性首创突破。

  

  不久前,由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20年的100(基期)提升至2022年的157.07,增长了57.07%。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能量正充分释放,汇聚科技型企业近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万家,川渝两地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

  

  便民服务提档

  

  “现在成渝两地办事越来越方便了!”近日,成都市张先生在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营业执照。该服务中心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让他忍不住点赞。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近年来,川渝两地通过提升高频民生事项服务效能,加强社会治理合作,不断增进两地群众民生福祉。

  

  围绕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川渝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就业、社保、就医、公积金等群众“身边事”,实现全域全类别的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

  

  在民生领域合作共享方面,川渝共建省级产教联合体18个,291家医院实现112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重庆、成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

  

  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方面,川渝建立生态环境协作共管机制,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

  

  不久前,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化川渝政务服务合作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聚焦强化机制共建、推动政策衔接、“高效办成一件事”等7个方面,助力“川渝一家亲”便捷生活。

  

  聚焦强化机制共建,《任务清单》提出,川渝两地将在现有311项通办事项基础上,拓展一批高频事项,力争通办事项达到350项以上,让川渝两地企业、群众更好体验同城化带来的便利。

  

  川渝两地还将在重点民生领域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如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和网络招聘活动,发布就业岗位100万个以上;共同推动养老服务,联合培训养老服务人才2000人;加强残疾人服务协同,联合举办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技能大赛以及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等。

  

  川渝一盘棋,共担新使命。古老的巴蜀大地正向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