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园区党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链”上建起党支部 产业园区展新颜

■记者 郭文治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30 版)

  读者们在北化机爱工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园区内的“熹阅堂”看书自习。郑新钰摄

  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西大望路27号,一片占地15万平方米的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工业历史与文化记忆。这里曾是北京化工机械厂的所在地,见证了我国化工机械行业的辉煌与变迁。

  

  如今,这座老厂房已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经过改造和升级,成为一个集创意、艺术、文化于一体的新地标——北化机爱工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园。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园区后了解到,园区建成运营以来,为劲松地区增加营收70亿元、纳税1.4亿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科技生态链,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名片。而随着党组织的成立,这片文化热土上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

  

  织密“链”上组织打造红色园区

  

  春日下午,产业园内人头攒动,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园区的小径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沿着宽敞的道路前行,两侧创意工作室和文化机构林立,彩色的招牌展示出各自企业的特色。

  

  据了解,2018年,园区响应北京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政策并贯彻执行,在保留厂区原建筑风格前提下,对老旧厂房“动手术”,进行升级改造。

  

  改造完成后,万达影视、乐华娱乐先后入驻园区,同时带动喜天传媒、悦凯影视、留白影视、十月初五等娱乐行业的知名企业慕名而来。这些企业和明星工作室不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产业园带来了丰富的创意资源和文化内涵。

  

  “目前园区已形成了影视策划、制作、发行、院线完整上下游产业链,还有多家科技类公司寅正科技、亿动科技等企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共北京东方爱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自此,园区注入了红色动能。

  

  “文化娱乐性的企业具有党员流动性强、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北京东方爱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竟博告诉记者,“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党员们可能今天正在广州市工作,明天就得奔赴北京市开展新的业务,工作调动比较频繁。”

  

  组织园区内企业的流动党员开展读书会、学习党史知识、进行交流研讨;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和专题片;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事变遗址、党史馆、李大钊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辉精神……近年来,产业园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机构、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和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增强了“漂泊”党员的归属感。

  

  不仅如此,党支部还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使园区企业形成对接与联结,帮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红色引擎”作用,把非公企业党建变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基础。

  

  “我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精心打造‘先锋引领,文化聚焦’党建品牌,从融合共建、创先争优、惠企助民三个维度,推动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融、共创、共惠,有效激发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李竟博介绍道。

  

  提升“链”上服务打造人文园区

  

  “走,去熹阅堂读书!”周末,大郊亭社区居民李女士计划着一次特别的亲子活动——带着孩子体验一场文化之旅。李女士口中的“熹阅堂”,是坐落在产业园内的一座图书馆,整体面积逾4000平方米。

  

  在熹阅堂一层,记者看到,这里集图书阅览、休闲茶座、沙龙论坛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还设有少儿活动区。孩子们的笑声不时在图书馆内回荡,为这片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活力。

  

  顺着书店中间的旋转楼梯走下去,记者来到了一片开阔而温馨的阅读区,读者们有的在“书墙”边矗立轻抚书页,有的坐在自习区奋笔疾书。这里书香四溢,柔和的灯光落在“书墙”上,映照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往深处看,产业园党建工作站映入眼帘——墙面上展示了党建工作的成果和亮点,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着园区的蜕变历程。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红色书籍,或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或诠释着党的光辉历程,或探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这里是我们为党员日常教育搭建的平台,也是为党员群众打造的‘学习思想库’和‘红色充电站’。”李竟博表示,党建工作站为园区内的党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促进了产业园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读者张先生每个周末都会来此地打卡,在他心里,这里不仅是知识宝库,更是精神寄托。“在这里,我不仅可以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还可以参与到各种党建活动中来,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

  

  顺应人心,自然就会有人气。自2021年10月开馆以来,熹阅堂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访客。“平日园区散客比较多,周末家庭型的读者群体很多。”书店工作人员说。

  

  凝聚“链”上合力打造活力园区

  

  如今的熹阅堂现代感十足,通过独特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艺术,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谁曾想,几年前,熹阅堂还是一个只剩下钢结构的破败厂房,经过重新设计施工后,旧厂房蝶变为文化消费新地标。

  

  采访中,记者获悉,若将改造后的空间直接作为办公用地租出去,每年的收益至少有1000万元。从表面上看,场地用作图书馆似乎在经济利益方面有所损失,但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认为他们“赚”了,这是因为,管理者们算了一笔更长远的“账”。

  

  “有些效益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上述负责人表示,熹阅堂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将空间用作图书馆,实际上是对社会的长期投资。”

  

  在李竟博看来,党组织建立后,为园区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园管理者们从更高的层次和更长远的视角来思考园区的发展。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经营受阻,无法正常运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产业园决策层经过走访调研,作出了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租金的决策。

  

  这一举措的实施,无疑加大了产业园自身的资金压力,因为房租是园区运营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减免房租意味着园区需要承担更多的运营成本。然而,产业园管理层深知,企业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们的稳定与繁荣和园区长远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我们为文化服务类公司摩卡减免3个月房租,科技类公司杜威中心减免3个月房租,服务类公司简驿减免6个月房租……”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举措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使它们更专注于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我们要共同渡过难关。”该负责人说。

  

  李竟博不仅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也参与产业园的具体业务管理,在他看来,党支部的建立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建责任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使得民营企业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战斗力和服务力。”李竟博说。

  

  筑牢“链”上堡垒打造先锋园区

  

  “滴滴”一声,李竟博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您看,现在属地党建工作群里,每天都会分享党的创新理论和行业动态信息。”顺着李竟博划动的手机页面,记者看到一条条新鲜出炉的行业信息和政策文件。

  

  据了解,在党组织成立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沟通平台,党的理论知识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园区的党员群众。

  

  “现在,我们的信息获取更加通畅,和属地沟通更加高效,这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作出更加明智、更有利于园区健康发展的决策。”李竟博说。

  

  产业园组织党员们走进大郊亭社区,慰问社区老党员、困难党员;组织集团员工、入党积极分子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建党百年朗诵大会等大型活动……这几年,产业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属地振兴。

  

  通过参与这些互动,产业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形象,也增强了与当地社区的沟通与联系。

  

  经过实践,产业园管理者们深深感受到,党建引领园区发展能够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等多方面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目前,园区企业入驻率达95%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面向未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和入驻企业增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属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政府加强与园区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园区的发展需求,制定更加细化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推动园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