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科技盛会尽显创新“魔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03 版)

  参会者与仿生人形通用智能机器人“小柒”互动。郑新钰摄

  中关村论坛新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先进的科技设施成为“科技文化会客厅”和城市发展新地标。
  中关村论坛组委会供图

  北京西北四环,创新“魔力”在一场科技盛宴上绽放。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今年论坛活动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举办了近120场活动。

  

  相比于之前,本届论坛更加开放、更趋前沿、更重实效、更好体验,不仅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快速发展的步伐和强大潜力,而且为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

  

  新会场首秀      

  成为“科技会客厅”和城市新地标

  

  蓝天白云下,远山近树间,一座建筑巧妙地将起伏的绿色屋面与周围的绿地坡面平缓相接,远远眺望,仿佛是从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部分。这座建筑就是中关村论坛首次启用的新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会议室总计16间,最多可分隔成28个会议室,可同时容纳5600余人开会……今年1月,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落地建成,以其独特的设计性和完备的功能性成为“科技文化会客厅”和城市发展新地标。

  

  4月25日,论坛开幕日,中国城市报记者一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便看到咨询前台处围满了人。

  

  “我叫小柒,很高兴为您解答疑问或提供帮助。”“说话”的是一位留着齐耳短发、身着“铠甲”的“接待员”——仿生人形通用智能机器人“小柒”。这位“接待员”不仅样貌酷似真人,而且能模仿人类多种动作和表情。据介绍,小柒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和专属的中文语料GPT模型,具备可听、可看、可说、可答、可思考的能力。

  

  从咨询台侧一转身,记者又看到一位特殊的“引导员”,一款融合裸眼3D空中成像技术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小关”。凭借无介质、可互动的空中成像技术,观众只需伸出手轻点“空气”,就可触发相关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论坛现场,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空中成像技术在电梯按钮、参会代表提词器、卫生间洗手池按键等多场景均有应用,为参会者带来更加卫生的体验。

  

  “科技办会”一直是中关村论坛坚持的特色理念,也是中关村论坛的亮点之一,今年更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会议的效率和参与度。

  

  比如元宇宙会场全面升级,以科幻的“外太空基地”为主体,用户可以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形象,并在元宇宙会场中观看会议内容,还可与其他参会者进行互动;增设了场地打卡等多元交互玩法。

  

  此外,会拉花的咖啡机器人、专属数字人海报、定制化电脑刺绣……遍布在会场各处的创新科技产品,不仅为现场来宾带来了别样的体验,而且“剧透”了新技术、新产品未来将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新技术展示      

  大模型取得显著进展

  

  除了前沿大赛,今年论坛还在平行论坛、成果发布和技术交易等板块和环节中,进一步围绕6G、脑机接口、区块链、合成生物制造等科技前沿领域开展思想碰撞和科技交流。其中,关于AI大模型的讨论声量颇高。

  

  “两年前,AI大模型的水平大概能达到普通人的水准,也就是在100个问题中能够答对34个。”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说,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最好的大模型可以答对90%的问题,“可以想象,再过2年,AI大模型将有巨大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关村论坛还首设“人工智能主题日”。4月27日当天,论坛围绕通用人工智能、可信AI、医学AI、6G与AI融合等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环节与关键要素,举办多场专题论坛,发布一批重要成果。

  

  记者注意到,众多成果中,我国首个自研视频大模型Vidu吸睛无数。

  

  “只需要一段文字指令就能生成一段60秒精致细腻的视频。”今年2月,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出现一时掀起千层浪。

  

  本次,清华大学联合生数科技正式发布视频大模型Vidu,支持一键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高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是自Sora发布之后全球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的视频大模型,具有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等特点,性能全面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并在加速迭代提升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认为,未来大模型的生态应该包括模型训练、数据库、知识库、Agent平台,因此,在大模型之外,如何建立高效率、高效能的数据系统非常关键。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具身智能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或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工业领域则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最快落地的应用场景。

  

  “我们计划通过5年时间,发布家庭使用的人形机器人。它能够帮人们从家中各处取放物品;还会使用一些家用电器,比如会用微波炉来加热食物;再到做一些立体清洁,比如擦桌子、擦镜子等现在扫地机器人干不了的事情。”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王鹤说。

  

  新成果发布      

  未来产业照见未来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中关村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截至目前,中关村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2023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预计超过8.6万亿元。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北京市正在全力支持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强化创新策源为引领,以先行先试改革为动力,推动中关村实现快速发展。

  

  “现在,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北京诞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介绍说。

  

  5分钟,不仅展示了北京的科技创新速度,更代表了我国在科技事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4月25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我国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包括《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量子云算力集群、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总装、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等。

  

  这些成果小至一枚光学晶体,大到重型燃气轮机,都在各自所属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表示,当前,我国未来产业正处于创新活力、辐射能力、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典型案例推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记者手札

  

  创新赋能 未来已来

  

  信息量大、干货满满、科技范儿十足,这是记者参加中关村论坛最深刻的感受。

  

  中关村论坛开幕前夕,论坛组委会组织了一系列采访活动,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产业应用转化,从创业孵化到区域合作……每一个领域都闪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每一个话题都充满了“未来感”。

  

  论坛开幕后,无论是遍布在会议大厅各处的科技体验项目,还是会场内精彩的演讲和讨论,抑或是一项项前沿成果的发布,都展示了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也映射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潜力。

  

  5天会期下来,时常有种脑容量跟不上澎湃信息流的感觉。但每一个新词汇、每一个新成果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引领参会者进入更广阔的未来世界。

  

  会议虽会落幕,但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我坚信,不甘守成、不怕失败、不尚空谈的创新精神,不仅会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引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