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全域党建·吉林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舒兰市:

培养全科社工 打造全能网格 实现全面服务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01日   第 22 版)

  舒兰市举办全科社工基层调研座谈会。

  舒兰市设立全科社工服务窗口,探索以北城街道旭阳社区为试点,率先推行“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

  “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是激发社区活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委聚焦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施“家门口”党建,打造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多元整合,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行“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构建起具有舒兰特色“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紧盯基层需求突出“三个坚持”

  

  舒兰市所辖4个城市街道共205个城市网格,具有商户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社区事务性工作多的特点,居民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为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舒兰市委探索推行“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

  

  坚持调研先行。舒兰市委组织部深入各街道,召集部分居民代表、街道干部、社区书记、社区干部等,召开4轮座谈会开展基层调研,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探索以北城街道旭阳社区为试点,率先推行“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以窗口受理、首问负责、一人多专、深入网格的方式,构建队伍专业化、服务精准化、项目品牌化、参与多元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过去社区服务模式存在的部门管理分散、各条线各自为政、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建立全科社工服务机制、培育全科社工服务队伍等措施,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社区工作者从“专攻一项业务”成长为业务“全能王”,将隐患问题、群众需求及时解决在“家门口”,真正做到入百家门、访百家事、解百家难。

  

  坚持因地制宜。印发《舒兰市关于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围绕为群众提供“一窗式、一站式、跑一次”的服务目标,在全市22个社区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社区、不同特点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涵盖职业操守、学习培训、工作实绩、群众满意等内容,科学指导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员培训,有序推进“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落地见效。

  

  围绕工作重点实施“三大整合”

  

  在全面推行“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过程中,舒兰市委以整合业务、人员和网格为主要抓手,不断增强社区全科社工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网格治理水平,构建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事项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的“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格局。

  

  推进“全科”业务整合,完善服务模式。聚焦群众需求,制定一站式服务大厅改造标准,积极推进全科窗口服务阵地标准化打造,实施业务、人员、网格“三大整合”,将原来的党群服务、社会救助、失业登记、就业培训、医疗保险、法律援助、退役军人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10余类服务统一整合在全科社工窗口进行办理,系统梳理残联、民政、人社、卫健等条线部门相关服务事项,根据事项的权责范围、关联程度、服务对象等,集约资源配置,优化办事流程;出台《舒兰市“全科社工”服务标准化窗口建设指导标准》、制定《舒兰市网格(小区)事项闭环运行机制》,使全科社工办事有依据、明流程、受监督,促进规范化服务水平提升。自全面推行以来,平均每个全科社工服务窗口业务受理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左右,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满足居民基本服务需求。

  

  推动“全科”人员整合,优化社区分工。优化全科社工“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管理体系,推行“个人自学+集中研学+观摩导学+培训促学+座谈比学+师徒帮带”模式,自下而上组织网格员擂台比武,提升网格员独立完成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治安巡查、政策宣传等社区业务能力,致力打造一支可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全科型社工服务队伍,为社区工作者思想“充电”、业务“补能”、服务“提优”,全市共淬炼出197名敢担当、会服务、善治理的全科社工;社区坐班社工人数从平均5人减少到2人,群众办事跑腿次数从平均3—4次减少到1次,从窗口解放出来的社区工作者,主动深入网格、融入居民,落实定岗小区责任制度,每位社区工作者负责相应的网格,让问题在网格内发现,矛盾在网格内化解。

  

  加快“全能”网格整合,创新工作格局。将原有的基础网格、政法网格、民政网格等进行有效整合,打造成集党务居务办理、活动开展、居民议事、矛盾调解、宣传学习为一体的“全能网格”,实现全科社工驻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其他全科社工结合网格巡查,以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服务素养听民意、解民忧的“双线联动”工作机制,形成“2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5个网格党群服务站+N个流动办公桌”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科社工进网格开展送学上门、风险排查、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700余次,推动148个小区成立党支部,引导103个小区成立业委会,45个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惠及居民6436户。

  

  强化工作保障落实“三项制度”

  

  舒兰市委加快建立“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全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全科社工+全能网格”运行机制,持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准入审批制”让社区“恢复活力”。舒兰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民政局共同抓好“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模式推进工作,全方位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要求各职能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职责和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事务,一律实行准入审批制,不合理不科学的事项一律不批。同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作用,将党建联建成员单位变为“全科社工+全能网格”服务体系中的一环,为党建联建单位搭建互联互通平台,与社区一起服务群众、共享资源,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截至目前,2236名党员群众参与联建活动,为群众解决难题办实事227件,认领并兑现“微心愿”2753个,开展“敲门行动”551次。

  

  “首问责任制”让问题“到我为止”。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70%的事项首问负责人当场办理;30%的事项不能当场办理,一次性向群众讲清楚事情办理的依据、时限、程序和需要的材料、相关手续等,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按规定办理,做到“一件事一次办”,让一切问题“到我为止”;设计“业务转接单”,部分必须由专人签字或需网格员入户调查的业务填写“业务转接单”,由首问负责的网格员负责到底,待业务办理完后第一时间联系办事居民。通过“首问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促使办理业务制度化、速度化、透明化。

  

  “上门帮办制”让服务“从不断联”。每天组织不坐班的全科社工下沉网格走访入户,推出“上门帮办制”服务,全科社工上门面对面指导居民办理各项业务;择优选择381名服务质量优、责任心强的党员社区工作者包保辖区1501户重点居民,开展上门打扫卫生、代买代送、便民维修等服务,并提供预约上门服务;通过街道社区蓄力、联合执法部门助力、党建联建单位聚力、联系社区市级领导发力,对22个区域进行提级包保,解决基层难题78个,确保将服务送到居民心坎儿里,把便民服务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实现由“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全力构建起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