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全域党建·吉林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昌邑区:

用好阵地“金钥匙”开启居民“幸福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01日   第 19 版)

  昌邑区新地号街道维北社区召开“小板凳”议事会。

  阵地是党群开展活动的必要场所,更是近距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着力构建“家门口”小阵地,在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找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服务点,真正让网格党群服务站成为聚焦党心民心有情怀有温度的重要阵地。

  

  拓展“覆盖面”建好阵地强堡垒

  

  昌邑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有效聚合资源,动员辖区单位参与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延伸组织触角、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效等方式,扩大服务“半径”,将阵地建设作为夯实为民服务“主阵地”。

  

  按照“支部建在小区、资源聚在小区、服务沉在小区”的原则,优化设置社区网格99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270名,组建网格党支部861个、党员中心户1738户,统领小区治理各项事务,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把党员充实到每个小区党员阵地中,充分发挥小区党员阵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党员发挥志愿服务基本职能,积极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在楼栋范围内打造“发现—协商—处理—落实—反馈”的问题解决“微循环”的模式,突出小区党员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社区工作人员、“三长”、志愿者、退役军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最大化服务居民,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等问题。

  

  紧盯教育养老、就业创业、物业纠纷等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设立楼院说事点、凉亭会议、小板凳议事会、民情联络站等“家门口”党建微治理阵地133个,全面汇集小区内的各类民情民意问题与事项。新地号街道维北小区“小板凳议事厅”针对小区11号楼出现楼梯口塌陷问题,邀请居住在小区内的市区两级干部、社区民警、司法所负责人等,与辖区居民代表共同开展议事协商,经过多方协调,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昌邑区积极在群众的“家门口”搭建百姓议事阵地,倾听社情民意,截至目前已收集各类民生问题1200余个,建立专项行动清单200项,认领重点服务项目清单334项。

  

  立足“全方位”管好阵地提效能

  

  昌邑区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利用现有资源提标升级各个服务群众阵地,突出实用性、功能性,逐步完善文化、体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聚力聚焦基层网格党群服务站选址,坚持“就近就便、规模适度”原则,优化完善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实现网格党群服务站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辐射到995个城市社区网格,确保基层网格发挥实效。

  

  制定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十有”标准,出台定期调度、轮流值守、请示报告等5项制度,按照标识标牌、党建信息、服务事项、服务热线、运行机制“五个统一”的原则,实现站点打造规范化;强化网格员培训,实行延时错时服务机制,建强“1+1+N”网格服务治理队伍,做到日常工作和服务活动有人统筹、有人实施、有人保障。主动深入群众,通过“敲门行动”、征集“微心愿”等方式,列出群众“需求清单”;主动设计党建载体和服务项目、结合网格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有目的、有主题地开展活动。

  

  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原则,在党群服务中心合理设置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妇女之家、儿童之家、舞蹈室、科普功能室等,创新打造“红色驿站”12个,分类设置驿站式、智能式、志愿式、体验式服务,增加饮水、休息、充电、阅览、爱心雨具、应急药品等便民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区委组织部抽查、街道社区检查的联合督查机制,对在岗情况、服务质效等方面进行日常情况考核,定期对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督促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架好“连心桥”用好阵地优服务

  

  昌邑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把优化阵地建设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民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网格党群服务站辐射带动作用,做到场所共用、设施共享,为网格内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推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两新党组织活动常态化。

  

  打造服务群众平台,设立“志愿者—网格—社区—党工委”的四级联动模式,在网格党群服务站开设便民窗口,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生活缴费等“微实事”,同时登记好派出所、物业、供热、维修、开锁等地点和联系方式,设置“便民物资共享柜”等便民设施,积极打造亲民利民“第二空间”,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以网格党群服务站为红带,将社区议事会议、楼栋长会议和社区共建联席会议等协商议事活动前移至服务站,定期召开网格工作会议,研究网格事务,参与网格治理,将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社区协商议事的重要平台。

  

  全面推进完善“四点半”社区服务和“15分钟红色便民服务圈”,吸纳小区内市区两级300余名在职党员化身“帮办员”,不断丰富服务群众载体,打造8小时之外“驻留小区、守护小区”党员先锋阵地。兴华街道成立了吉林市首家“家门口”志愿服务超市,开展涵盖便民理发、磨刀、清洗地毯等事项,为低保、残疾人员等给予免费服务;东局子街道以包联单位退役献血车为平台,打造“爱‘欣’巴士”便民服务新阵地,巴士中配备了微波炉、电热水壶、血压仪、电风扇、急救包等实用物资,分设红色读书角、便民服务箱、志愿者休闲等功能区,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小小雷锋”亲子课堂、卫生健康义诊等特色活动600余次,开展各项代办服务800余次,解决莲花小区铁路平房无水电等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900余起,真正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把群众诉求解决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