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指出:“共青团要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成长前进的一代,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广大青年的聚集地和交锋地,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必须瞄准网络空间,着力开拓新平台新阵地,通过互联网与青年实现同频共振,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青年与互联网实现良性互动
当代青年群体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相随相生,相携相长,青年与互联网在新时代的良性互动,不仅充实和拓展了青年的生活空间和认知领域,同时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从网民年龄构成来看,青年是占比最大的网络用户,在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约车用户中,青年仍是主力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成为青年人的常态,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改变。互联网为青年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视角,青年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互联网为青年提供了对话世界的渠道,青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日常购物、娱乐休闲;互联网为青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青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直播、线上带货、自媒体运营。互联网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互联网这片巨大的舞台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下延伸出的新行业,为青年一代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可以说,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青年深刻影响了互联网,互联网因青年而蓬勃发展。青年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在线教育等各类互联网技术应用场景中到处是青年活跃的身影,他们不断为网络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和动能。青年是改变和促进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领域很多突破性的原始创新,青年科学家功不可破,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中国处理器的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就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创造的奇迹;青年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新兴业态,创造了电子商务的奇迹、物流的奇迹、支付的奇迹,正在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青年是互联网文化重要塑造者,他们运用短视频创作、线上演出、数字出版等形式,为网络文化的塑造注入青春力量,但也在青年群体中形成了二次元、拍客、弹幕文化等多样的亚文化。
网络阵地中青年工作面临挑战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日常化、功能最强大的信息集散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聚、因网而变。目前,共青团组织如何在互联网阵地中引领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引领青年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和新技术的快速更迭促进了青年思想的独立和社会思潮的碰撞,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念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代青年,尤其是“Z世代”青年(新时代青年),存在明显的圈层化特征。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主动深入这些文化圈层,与青年网络社交和娱乐方式相结合,迎合青年心理和话语体系,从而对青年群体产生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动员力,甚至利用部分青年潜在的亚健康心理,抓取青年的群体情绪,瓦解青年的心理防线,以达到分化青年心理、激化青年行为的目的,一些青年很容易就此“偏航”。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如果过于保守和固化,无法结合现今青年的实际状况,就很难吸引青年驻足,更无法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扎根青年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过去,青年一般是基于血缘、地缘、亲缘等关系进行交流交往和聚集,是一种带有稳固特征的熟人朋友圈,情感、组织服从因素在社会参与过程占比较大,因此在传统的社会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都相对独立,与其他网络的交流更为闭塞。但在互联网时代,青年与世界的关联方式和朋辈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改变,他们习惯通过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基于业缘、趣缘、志缘等关系在线结交新朋友,从而构建了区别于传统的新型交流交往圈子。面对数字化时代青年社交范围和方式的转变,以地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青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磨损,组织青年的工作方法有待改进,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如何借助互联网开拓新时代语境下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值得深思。
服务青年的广度需要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时代,各类价值文化相互交织、融合和渗透,网络文化的多元并存使得青年的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他们的认知和表达呈现出带有内隐性的新特征,在数字互动中,emoji已经成为青年交往的重要交流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交的圈层文化;网络空间闪动着青年活跃的身影,他们往往匿名出现并通过网言网语频繁为“新鲜事”发声,并积极与其他发声者交流。面对青年群体在思想和行为发生的新变化,团组织如何把握住青年的真正需求,开展贴近青年的服务行动,强化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其工作的重要方向。
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青年在网上,团的工作就要做到网上去。越贴近互联网,才能越贴近青年人,团的工作才会和青年人心贴心。面对当代青年人认知模式和行为特征均带有明显网络化的特点,要以变应变,转变思维方式,把网上共青团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团组织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让互联网为我所用,实现以积极健康的互联网去文化引领青年人、塑造青年人,服务青年人。
坚持思想引领,唱响引领青年的网络舆论主旋律,发挥团组织在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意识方面的引领力。共青团必须牢牢把握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利用互联网在青年的心中播撒下信仰的种子,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青春之路,当好“引路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阵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做好主流思想和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的有效结合。各地各高校要加大省级、校级网络思政中心建设力度,形成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持续推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赋能,把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讲生动、讲深刻,让青年在众声喧哗中听得到、听得进正确的声音,引领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年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网络空间。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遏制不正之风,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引导,提振青年发展的信心,增强青年奋进新时代的底气,引领广大青年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坚持矩阵发力,进军青年聚集的网络空间,提升团组织网络空间的组织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把互联网的网络优势与共青团的组织化动员优势相结合,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占据并充分利用网络这片青年聚集地,做好“知心人”。适应互联网生态,针对青年在网络聚集、在线社交的特点,通过利用各种分众化、专业化的新媒体平台,突破层级化模式,通过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方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联系到青年,深深扎根青年。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开拓新时代语境下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打造以官方新媒体公众号为主体,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为阵地的新媒体矩阵,整合协同网络育人元素和资源,通过分众化采编和深度优质内容创作,做到协同发声、矩阵引导、直抵青年。内容供给上结合“现实世界”,既要感性上吸引人,又能理性上说服人;形式上多屏分发、组合传播,以网上“键对键”带动更广泛的线下“面对面”,有力构建青年工作网上网下同心圆。
坚持主动融入,搭建服务青年的网络家园,提升团组织关切青年的服务力。要坚持以青年为本,立足对互联网时代下青年诉求的现实关照,做好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当好“热心人”。关怀青年的所迷所惑,结合网络“碎片化时代”青年学生的群体行为偏好,同时兼顾不同个体差异化需求,创新思路方法,突破圈层界限,用互动式、体验式、渗透式的方式主动融入青年学生的思想圈、朋友圈、生活圈,用好青年语态,强化网络互动,在尊重青年的主体意识和表达意愿的基础上,主动为处于成长迷茫路口的青年群体解疑答惑,引导其敬畏规则,强化青年群体对重大主题的关注和理解,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理智地在网络上发声;关心青年的所盼所愿,分析青年群体在网络中的情感表达,读懂青年的期待,积极回应青年的关切,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促进青年有序向前发展,利用互联网为青年提供更多成长平台和成长环境,在发展环境上为青年创造更多机会,做到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真正理解回应青年。【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团委书记,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研究”(课题编号XG-SZ2023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