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访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亮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25日   第 12 版)

  上海城市风貌。上海市青浦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答课题。当前,全国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生机、新动能。

  

  创新引领,勇立潮头。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责无旁贷的主力军。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在此战略背景下,上海如何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开新的探索、作出新的贡献?对此,记者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亮。

  

  中国城市报: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有何关联?

  

  刘亮:新质生产力有两个核心内涵,一个是“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层面,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出一系列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另一个是“质”,质量、质优,高质量发展,对标的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质”的提升,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组合效率的提升。

  

  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和“五个中心”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五个中心”是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对应的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求,“质”对应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需求,高质量的生产资料配置对应的是上海建设金融中心需求。同时,上海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更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不仅如此,“五个中心”建设带来的技术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助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突破离不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同时,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离不开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离不开科技、产业和金融之间循环机制的建立。而经济、贸易、航运中心的发展能够突破技术瓶颈、时空边界和生存疆域,形成更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

  

  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和“五个中心”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五个中心”建设是上海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城市报:目前,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刘亮: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提升展开,成绩斐然。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围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2023年,上海地区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373.6万亿元、增长15%。同时,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正在逐渐增强,上海金融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这些重要进展的背后也有上海的贡献,显示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优势和地位。

  

  同时,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创策源功能日益凸显。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4万家。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中国城市报:紧紧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上海更好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您有何建议?

  

  刘亮:当前,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径,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建设“2+2”“3+6”“5+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未来产业发展建设未来产业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也将逐步展开。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围绕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增强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正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金融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

  

  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上海依托自贸区和进博会,进一步强化贸易枢纽的功能,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并且正在培育一大批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围绕“总部增能行动”和“全球营运商计划”强化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

  

  在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上海着眼于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整合能力,拓展航运枢纽功能,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和再保险服务业,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上海进一步提升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服务和保障功能,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型组织模式,强化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同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营造世界一流人才发展环境。

  

  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上海也在强化“五个中心”之间的系统集成。个人建议,上海在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过程中,在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围绕新质生产力试验区和实践功能区建设,进行功能整合和政策集成,探索一条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的新路径,从而形成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上海经验和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