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

打造社区治理新机制 创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29 版)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小区鸟瞰。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近年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立足产城融合发展实际,积极探索“1+3+N”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突出党的领导优化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构建“街办党委—社区党委—网格(物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按照“一岗多责、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综合治理”的管理方式,实现党员干部分片包干、设岗定责、联系到户,把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户居民。

  

  “一核统揽”强引领。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明确“党建管到底、社区管小区、一网管所有”工作思路,发挥三级党组织联动优势,制定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1+3”系列文件,建立“3+1”挂钩联系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一贯到底”强组织。立足实际,选好用好党建指导员、楼栋党小组长和党员楼栋长,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街巷、楼栋,着力构建纵横贯通、互联互动、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聚合”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

  

  “一网多用”强体系。采取建组织、织网格、派人员、融职责等方式,推动组织设置和网格划分相融合。依托网格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信息收集、工作联系机制,按照“一网多用、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构建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全覆盖、一网连民心的社区治理新常态。

  

  搭建三个平台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搭建社区自治平台,成立社区党群议事会,推动社区事务共商共议共决共办。搭建综合治理平台,建立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应急统一指挥“四个一”机制,打通服务居民的“神经末梢”。

  

  引导自治促参与。结合“村改居”,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党群议事会,搭建党员、群众、物业、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自治载体,推动组织引领与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建立支部问事、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办结评事等自管自治机制,确保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

  

  提升阵地强保障。实施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场所功能提升行动,落实“四公开”要求,建立“三个一”服务保障机制,构建“十分钟党群服务圈”;以“一表两账三清单”为抓手,着力打造群众想来爱来、便利便捷、受教受益的“红色磁场”。

  

  创新服务提质效。探索建立由国资公司管理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盘活经营资产资源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和公益岗位,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吸纳无职党员、退休干部、小区名人

  参与管理服务工作,建立闭环管理和绩效考评机制,形成社会化服务和红色业委会监督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引导多方参与凝聚社区治理工作合力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挂牌亮身份、党员联户、红代办队伍等方式,激发党群共治活力,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服务渠道,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常态开展助老、助小、助残、助困等服务,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开展联建共治。大力推进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互联共建,探索实施社区“第一书记”制度,建立“四共”机制,制定“三项清单”,推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力量凝聚,推动社区治理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以重点难点突破,带动全面建强、促进全域提升。

  

  推动力量下沉。组织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城管等进社区、进网格,建立健全“三早”工作机制。深化机关在职党员“双报到双融入”制度,开展组团式、点单式志愿服务;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认领1个岗位、联系2户群众、承诺3项服务。

  

  激发细胞活力。实施党员细胞活力提升行动,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行“自治+积分”管理方式,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聘任红管家、红代办,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建立社区能人信息库,利用好社区“五老”、民警、律师、教师等资源,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