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全域党建·铜仁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贵州省铜仁市: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

■中共铜仁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18 版)

  贵州省铜仁市组织市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区县组织部负责同志开展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现场交流观摩。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团山社区妇联开展“童心童趣快乐六一”主题活动。

  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白衣者)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以“铜心向党·仁心为民”为载体,以街道统起来、社区强起来、网格实起来为目标,聚焦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网格精细化治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党建引领“四安家园”建设等重点任务,不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铜仁市2020年被列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并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构建“一轴多元”的统筹体系

  推动街道统起来

 

  街道党工委坚强有力,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铜仁市发挥街道党工委“轴心”功能,充分调动市、县(区)共建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公益性组织等多元力量,逐渐完善街道统筹机制、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搭建吹哨报到平台,有效增强街道统筹能力。

 

  完善街道统筹机制。以街道为“轴心”,健全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街道与市、县(区)相关单位横向互通、有机衔接、互相融入、资源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有效统筹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下沉街道,全市351个市、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38个街道,召开四级联席会议904次,协商解决问题2400余个。全面推行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制,推动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驻街有关部门原则上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部门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配备兼职委员89人。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市、县两级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充分履职尽责,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主体,整合各方力量组建街道、社区应急综合服务队224个,由街道党工委统筹调度,开展应急培训、演练253次。同时,强化常态化督查调度、跟踪问效,市、县两级开展现场观摩、定期督导、调研指导等2000余次,推动街道干部持续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本领。

 

  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持续深化38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明责、赋权、扩能总体要求,制定权利清单1099项、责任清单1662项。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街道内设机构设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全面规范街道党建办、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等机构和职能配置,优化设立街道内设机构73个,规范设置街道所属事业单位82个,配齐配强党建工作力量120人,依法赋予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行政执法权以及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5项权限,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工作任务,由县级党委、政府统筹进行考核,街道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有效统筹政法综治、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等行业部门资源下沉街道集中指挥调度,共建38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等功能区域,推动有关部门服务窗口下移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明确部门在街道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提供优质高效便民利民服务,破解街道资源力量不足的问题。

 

  搭建吹哨报到平台。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建立“街道社区吹哨、部门快速响应、及时报到处置、结案反馈评价”的全程闭环管理机制,街道社区利用“吹哨报到”机制,召集相关单位现场办公、集体会诊、联合行动,整合资源统筹解决,“应哨”单位迅速响应,直达一线、直达现场,竭尽所能帮助属地解决问题。同时,依托城市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400多个市、县直单位对口联系街道、社区,实行街道社区和共建单位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的机制,共同商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宽“吹哨报到”参与范围,完善市、县、街道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制度,124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就近与驻地所在城市社区党组织进行结对,3.08万名党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认领微心愿3200余个。依托智慧平台,在155个社区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模式,解决问题2100余个。

 

  构建“一体推进”的联动体系

  推动社区强起来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铜仁市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人才、集体经济为补充,各类居民自治组织、其他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联动体系,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不断夯实社区发展根基。

 

  强组织引领。持续深化社区、单位、行业党建联建共建,不断培育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形成互联互动、相互融合的立体化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实现组织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成为居民身边的“主心骨”。全市184个社区建立党组织334个、群团组织499个、志愿服务团队590个。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与排队抓尾相结合,培育标杆、抓点带面,培育示范社区党组织29个,5个社区获评“全国先进典型社区案例”,按照不低于社区总数5%的比例,将排名靠后的社区党组织纳入后进党组织,建立14个社区后进党组织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推动比学赶超、全域争先。聚焦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个难题,制定《铜仁市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四安家园”建设工作措施》,选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121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400名、村级工作人员854名,重点抓好治理体系、就业保障、公共服务、文化服务,实现全市1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单元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同时,建立“1+3+X”领导机制,构建“党委领导+工青妇主体+其他组织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的组织构架,为提高“四安家园”服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强社区力量。牢牢抓住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职业标准、职业发展、职业管理、职业服务四个体系,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措施办法,首次认定社区工作者1419名,建立社区工作者人事档案1053份,推荐符合条件的15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享受街道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13名,社区工作者岗位更有吸引力。按照城市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2023年配备率达40%、2024年配备率达70%、“十四五”末配备率达100%要求,2023年新集中选聘社区工作者475名,社区工作者总数达1621名,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形成。160个社区推行“导师帮带制”,推动区(县)设立社区实训基地19个,设立社区名师工作室9个。坚持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街道兜底培训,常态化开展培训3100余人次,社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实现培训全覆盖。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推动461名共建(联建、包保、联系)单位党组织、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社区在职党员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碧江区、思南县探索选派71名有领导经历的职级干部担任城市社区指导员,引导“改非”干部发挥余热,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壮大。

 

  强发展后劲。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的原则,统筹整合辖区内的区位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建立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209个,通过承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绿化保洁等有偿服务和兴办建筑公司、预制厂、砖厂、加油站、液化气站等实体企业,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3900余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3700余万元。抢抓莞铜协作机遇,推行组织联建、组团帮扶、行业合作三项机制,与东莞、苏州分别签订《稳岗就业协议》《苏州·铜仁劳务合作协议书(2022年—2025年)》,设立莞铜劳务协作工作站,5000多名搬迁群众在东莞等地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引进符合搬迁劳动力现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企业+车间+搬迁群众”模式,整合资金16.05亿元、落实重点项目291个,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03家,解决搬迁群众就业6700余人。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闲置空地、闲置广场、产权归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房屋、停车场等,让社区公共空间发挥最大价值。紧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确定经营项目,开发夜间经济、养老助老、就业援助、社区教育、幼儿托育中心等居民生活服务领域场所330余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构建“一网共享”的治理体系

  推动网格实起来

 

  只有网格运行顺畅,城市基层治理才会事半功倍。铜仁市坚持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切入点,通过科学划分网格,实施网格化服务,推进“多网合一、一网共享”,打通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共建“综合网格”。加强党对网格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入手,按照“界定清晰、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方便管理、无缝覆盖”原则,统筹考虑人口规模、管理范围等因素,全面推进网格、人员、事务、服务、数据“五个整合”,将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住建、应急等工作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对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7项职责8大类、24小类、112项任务事项进行细化,建立信息采集更加全面及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全掌握的“综合网格”1050个,确保村级工作事务全部纳入综合网格服务管理。聚焦网格多头管理、网格化的泛化虚化、群众参与网格服务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强化党组织治理核心,持续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和“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组建网格党组织1130个,实现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探索建立指挥调度、一线处置、组团服务、考核激励“四项”机制,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123个,通过网格一线处置机制解决事项6565条,统筹组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及执法力量、社会工作者等200多支网格工作团队,开展组团服务2000余场次,推动作用发挥在网格、落实在末端。同时,推动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等骨干担任网格长、网格员,鼓励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网格长、联户长2.77万人,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收集处理问题7000余个。

 

  共建“15分钟服务圈”。加强资源统筹,对于位置偏僻、面积不足的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实际采取购买、租赁、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推动59个面积没有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要求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满足“15分钟服务圈”要求。以18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66个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点为依托,合理设置社区食堂、学生托管、青年创客空间、党员活动室等特色服务场所367个,推行“一中心多用、多中心合一”,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探索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模式等做法,网格内各项指令和重要通知“15分钟内覆盖群众”,确保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服务。聚焦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反映的突出问题,整合行业主管部门资源,打造货车司机之家6个、“红色”驿站6个、户外劳动者驿站102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开放式、连锁式、一站式”服务,有效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就近参加社区治理服务活动4000余人次。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街道、社区延伸,逐渐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联动、深度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共建“红色物业”工程。结合主题教育要求,会同住建部门,在前期动态摸排基础上,对标“六个清楚”要求,采取拉网式排查的方式,统筹网格长、网格员等业务骨干力量,集中对全市现有物业企业逐一摸排,全面精准摸清物业服务、物业企业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全市947个小区有物业服务的小区922个,物业企业289家,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7.36%。充分发挥小区党建引领作用,将小区党建与物业服务管理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的“1+3+X”联动平台,建立物业行业党委11个、物业企业党组织2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12人,用好用活“综合网格”,在41个小区试点“红色物业”,3200余名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员工等担任联户长,在220个小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模式。建立“三方共议”“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91个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67个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协助解决问题1900余个。积极构建“红色议事厅”等调解机制,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为主体,建立“情绪型纠纷”和“事务型纠纷”处理流程,把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街道社区、政府部门等各相关主体全部纳入该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处理居民关于物业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和诉求,研究解决小区重要事项、化解矛盾纠纷2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