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全域党建·宝山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杨行镇:

打造“杨光汇”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04日   第 26 版)

  宝山区杨行镇开展“杨光汇·汇分享”系列论坛。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随着上海市宝山区“北转型”和杨行镇“科创强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域内住宅小区激增,社区居民的构成以及居民对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杨行镇党委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通过完善社区党组织功能,保障社区党建和服务的空间和队伍支撑,引导社区自治良性运行,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突出统领统合构建一体贯通治理架构

  

  社区治理是一场整体战。杨行镇党委深入推进“微网格”治理,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

  

  落实“微网格”治理模式。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原则,以300—500户为标准,划定378个微网格。通过整合网格资源、配强网格队伍、完善管理体系,探索网格党建“微立方”治理工作模式,纵向构建“镇党委—社区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支部—楼道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横向整合133家区级单位党组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等各方力量向网格下沉,形成纵向建、横向联的“治理链条”。天馨花园第一、第二居民区通过链接11个共建资源,下沉小区内11个微网格,第一时间回应格内民情关切,目前已经推进“亮灯工程”、凉亭添设、绿化补种等一系列实事项目。

  

  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标升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着力优化“1个中心枢纽”+“5个乡村圈”+“N个社区服务圈”的阵地体系建设,将杨鑫路为老中心项目纳入党群服务体系建设,对杨北村、香逸湾等党群服务站进行提标升级,更好地发挥居村阵地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同时,着眼精准供给,与社区治理学院联动,成立服务全人群的“社区治理·暖阳会客厅”,以创建“活力楼组”为抓手,以社区学院基层治理智库师资力量赋能楼组党建,把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

  

  突出提标提能夯实社区治理的队伍支撑

  

  杨行镇党委围绕《2021—2025年杨行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聚焦提升创新治理能力,扩容教育资源载体,打造“燃星”2.0社工成长计划。

  

  聚焦“精准画像”,打造“星”人才。以分层分类队伍建设为面、以应知应会专业赋能为线、以实战实训岗位练兵为点,打造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的基层社区“治立方”。聚焦“三个面”,针对初任社工,通过案例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每月压担子、促成长;针对中层骨干,通过“微项目设计+运营”的方式,提升议事协商、项目运作能力;针对头雁,发布新老书记结对传帮带项目,帮助“新头雁”与后备力量迅速成长。全年计划开展各类培训逾500课时。强化“四条线”,针对初任社工、普通社工,队长(副队长)、书记(副书记)四层岗位需求,围绕理论素养、应知应会、实战实训、能力提升四条主线制定培训计划,精准提升专业能力。着眼“五个点”,围绕六大热点议题,发布“组团式治理”项目,定期举办“杨光汇”系列论坛和老法师工作室“圆桌会议”,开展“暖杨六连心”社区大走访,搭建各类挂职平台,举办社工能力大比武,全方位推动以干践学、比学赶超。在2023年8月举办的居民区书记圆桌会上,友谊一居、飘鹰锦和等9位居民区书记围绕空间改造、社区动员、难题化解三个关键词开展讨论,分享了挖掘能人、多方共治、搭建平台等社区治理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聚焦“顶层设计”,激励“星”干劲。完善选育管用链条,切实激发社工干事激情。优化选拔使用机制,打破“年限壁垒”,畅通社工群体尤其是年轻社工的晋升渠道,结合在疫情防控及重要岗位中的综合表现,2021、2022年间共计12名副队长破格提拔为队长;创新培养培育机制,挖掘写作能力强,具有美术、编辑基础的社工组建“启明星”宣传团队,下设编辑部、设计部,建立沟通和奖励机制,进一步讲好社区故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社区党委总牵,机关科室及职能部门、社建办、杨行微社区组长等多头打分的考核体系,优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将社工个人绩效考核金额与精简考核办法后的所在居民区考核分数挂钩,作为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形成良性竞争。2022年度杨行镇向民政局推优的社工比例由原来的15%上升到20%。

  

  突出强基固本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杨行镇党委按照“坚持项目化推进,建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思路,融合形成品牌项目、强化联建联动,最终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

  

  “三个严格”固根基,规范党建经费使用。创新设立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专项经费,通过年初立项、中期评估、终期报告,不断提升居民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严格立项,制定《杨行镇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实施意见》,引导居民区党组织结合居民需求确定方案,明确要求、指导推进;严格评审,由镇党群书记牵头,成立评审小组,从项目设立、实施进度及经费管理等方面评分,对排名末5位的党组织下调10%的经费,对排名前3位的党组织给予经费上浮,确保经费用得好、用得实;严格监督,明确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制定《2023年党建项目经费使用要求说明》,明确外出参观学习、帮扶慰问金额等方面细则要求,精准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六个连心”促融合,打通条线互通经络。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打造“暖杨六连心”社区走访项目,及时掌握民情,推动各类资源融入社区。变被动坐堂为主动上门,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带头,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工每人每月走访小区居民,摸清社区底板,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化信息壁垒为精准对接,发放印有各类民生热线的“连心卡”,便捷居民日常办事,填写形成《民情日志记录表》,切实掌握居民反映的问题、处置结果和建议;变问题清单为实事清单,集中选取收集到的共性问题推出一批项目清单,发动社区三驾马车,引入共建单位和职能部门资源,共推实事落地。去年4月以来,社工共走访居民12639户,收集各类问题诉求12109件,解决11270件。

  

  突出项目运作打造多元融合治理模式

  

  大力推动“美好社区先锋行动”项目落地。依托“杨光汇”基层党建品牌,打造12个典型项目,通过升级微治理空间、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等方式,凝聚合力破解难题,逐步开拓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福地苑一居着眼打破“陌生人社区”现象,探索“认筹制”楼组党建,从楼道打造方案、自治公约等方面引导居民共商共议,目前已成功打造“环保同盟楼道”“独居长者关爱楼道”等一批特色楼道,进而打造“瓶子菜园”2.0、紫藤长廊等公共空间议事阵地,吸引越来越多居民走出小家,走进社区共治大家庭。

  

  积极推进“活力楼组”升级打造。在活力楼组3.0阶段,杨行镇积极探索“3+4+5+N”建设模式,即成立3人自治小组,遵循4项规定动作,设置5个基本要素,营造N个特色品牌,培育了一批民事民议、高度自治的活力楼组。由点及面、拓展空间,利用公共空间,完善楼组阵地,如香逸湾居民区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将底楼架空层打造成集居民议事、健身娱乐、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一体的的“公共客厅”;由一到多、丰富力量,以需求为导向,因势利导挖掘多元力量,如紫辰苑居民区由年轻居民担任三人自治小组,打造青少年主题的“童趣楼”,共同将楼道装扮成一个承载亲子互动、充满爱意和趣味的乐园。

  

  持续开拓基层自治共治新格局。为广泛发动社区内各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杨行镇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居民共治经验。康桥水都居民区探索九个独立小区自治议事的新路子,组建“楼道召集人—小区自治小组—社区业委会委员”三级社区自治团队,形成从意见收集、方案拟定,最后到项目落地的自治全链条;富锦苑居民区挖掘能人达人引领带头,发动专精能人、宝钢退休工人等多元主体打造“四韵”达人团队,聚焦小区设施、环境老化问题,打造“邻聚乐”共享空间、“半亩花田”等微更新、微改造项目,以达人智慧破解治理难题。

  

  经验与启示

  

  实现了党建引领对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杨行镇通过划细划小网格,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厘清权责边界,压缩各类台账,删减不必要的考核、检查等事项,推动基层党组织着力聚焦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回归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本质。

  

  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关键要以人为本。杨行镇通过社区“燃星”计划,进一步激发社工干事创业热情,厚植为民情怀,从而带动更多有意愿的能人参与自治共治,尊重并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促进党群深度融合、守望相助。

  

  激发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美好社区项目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立项等都是聚焦群众需求的民生实事项目,解决居民最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杨行镇在立项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拓宽群众和各方参与治理的路径,进一步增强社区粘性与共治合力,形成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