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全域党建·德阳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广汉市:“三字经”促城市党建质效双提升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2月19日   第 21 版)

  广汉市龙居社区开展端午节活动。

  广汉市大同社区“村BA”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着重念好“微、治、优”城市基层治理“三字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起党建辐射力与民生获得感双提升、双促进善治格局。

  

  立足于“微”强基础

  

  “微网格”赋能社区精细管理。广汉市聚焦强化组织覆盖、延伸治理触角,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百米”,建立“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架构,建立“全要素”网格和“全科式”网格队伍,推进“一张网”联动协同治理。截至目前,通过单建和联建的方式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94个、物业公司党支部12个、楼栋党小组480余个,实现网格党组织应建尽建。全面推进“多网合一”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居民小组和网格的协调统一,形成“服务定格、格中定人、人人定责”的网格化服务联动局面,分层分类建立各级城市网格2800余个,有近2000个网格员由党员担任,比例达76.9%,实现把网格触角真正延伸到每一户居民,推动实现管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微阵地”优化社区服务场所。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城市社区亲民化改造和小区党建服务阵地营造,实现社区阵地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全达标。充分利用小区架空层、物业房等闲置空间,科学设置基本公共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场所,配备生活服务、运动娱乐、教育培训等功能空间和设施设备,持续优化完善服务事项,建成方便快捷、多元丰富、群众真正需要的共享空间。比如,龙居社区聚心嘉园小区将39个架空层进行改造,推进党建引领坊间治理,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驿站”,建成“社治十二坊”邻里会客空间,形成“党心聚民心·德邻一家亲”工作品牌,龙居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微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健全“双报到”机制、党员“积分制”等方式“筑巢引凤”,探索“社区党委统筹、片区支部认领、全体党员参与”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推行“吹哨派单”、先锋驿站、“50+”老党员工作室、“党员帮帮团”等工作,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同时,鼓励责任心强、群众声望高的党员群众参与小区治理,实现小区党员与小区群众的联动,坚持一月一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引导1300余名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行动,主动认领红色调解、民情收集、便民维修等志愿服务,在抗洪抢险、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中,党员表率带头作用发挥明显。

  

  聚焦于“治”强引领

  

  积分制激发自治活力。全域推行基层治理积分制,建立“积分制”等激励党员群众参与城市党建和治理工作机制,通过“三上三下”方式,村(社区)干部与群众共同制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将党建和治理事项分类细化、赋值量化,构建基本行为积分、鼓励倡导行为加分、禁止反对行为扣分管理体系,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实行积分纪实、按月评比、张榜公示、结果激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抢着干”。目前,全市120个村(社区)49.09万村(居)民纳入“好德行”数字平台,覆盖率超过79%,积分超过320万分。

  

  数字工具强化智治支撑。依托“好德行”数字平台,开展“书记公开信”“我为群众办实事”评比,建成积分超市2个,把网上书记信箱作为民情收集箱,建立及时办理、及时反馈机制,群众通过平台写信给书记,办理回复过程公开,群众给予办理结果一星至五星评价,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近3年书记信箱累计收到2019件,办理结果群众给予五星或四星评价达96%。运用“村民说事”功能,开展“我为村社办实事”活动,线上收需求、线下办实事,线上反馈结果、群众线上评价,近3年来,为群众办实事3300余件,五星或四星评价达92%。

  

  党建引领提升共治效能。全方位推进“党建+物业”,按照“先建支部、再建公司”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党建+”物业公司和物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12个,同时将离任村(社区)干部充实到物业公司中,既发挥人熟事熟地熟的优势,又解决离任干部后顾之忧。实施城市社区老旧小区(院落)治理补短提质行动,统筹整合资源,推动“多合一”老旧小区建立党组织、业委会,充分挖掘小区空地、楼道、墙体和地面停车位、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升级小区公共空间和生活服务圈,推动小区发展治理常态长效。雒城街道常德社区打破老旧小区壁垒分割封闭状态,将“九院”合一,增设口袋公园,增进邻里感情,真正实现封闭小区变共享社区;雒城街道东轴小区拆除违章搭建、腾退共同空间,硬化道路、重新铺设管道,增设停车场、篮球场等,持续书写满意民生答卷。同时,把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这件关键小事纳入民生实事,高效有序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作,目前已开工加装电梯24部。

  

  着眼于“优”强保障

  

  实施“头雁提能”行动,建优社区队伍。聚焦“选配有制度、待遇有保障、考评有标准、发展有空间”建设目标,坚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制定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建立社区“两委”成员信息库,实

  行员额控制、动态调整,储备社区后备人才367人。强化待遇保障,按照“3岗16级”岗位等级序列,全面实行“基本报酬+职级补贴+固定补贴+绩效奖励”薪酬模式,待遇随工作年限、岗位变动调整。注重名师引领,建立社区“名师工作室”14个,储备有党建、治理、纠纷化解等方面特长的名师78名,实施新聘用社区专职工作者跟岗锻炼计划,培训工作经历3年以下的社区专职工作者36人。

  

  探索“合伙人”机制,育优社会组织。聚焦破解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探索社区“合伙人”培育机制,以结成“一家人”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引领作用,招募引进、孵化培育符合社区发展治理原则的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以人力、技术、智力、资金、信息数据等资源与社区共谋共建,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雒城街道成立创享中心,助力社会组织专业提能发展,共培育孵化社会组织6家,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9家;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开放创享中心阅读空间,打造社区共享自习室,培养社工岗人才23人,帮助105名社工人才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连续3年举行“五社同创·多元共享”创投大赛,开展公益慈善发展、儿童友好等项目40余个。

  

  开展“社区经济”试点,培优社区企业。从社区工作现状出发,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的社区社会企业,试点成立涵盖建筑、物业、幼儿教育、养老、劳务服务等多个行业社区社会企业14家,年收入合计超1500万元,吸引近800人就近就业,其中城镇低保人员占比达40%。将社区企业收入用于成立社区慈善基金、社区居民“积分制”奖励、社区软硬件设施提升和居民公共空间美化等,累计受益群众达4万余人,为解决“自治深不了、财政兜不了、市场管不了”的部分社区治理难点提供了突破空间,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金雁街道大同社区通过探索“党建+庭院经济”模式,选聘5名规划师,确定30个项目纳入产业发展项目库,孵化小综商业体70余家,年营业额达到5000余万元,初步形成餐饮、服务、娱乐产业为一体的商业集群,直接带动社区人员就业创业200余人,自建小区房屋及铺面租金上涨近20%,社区经济增收超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