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迎来顶层设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
《意见》提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原理事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各地需要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不同路径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打造示范样板有利于探索自然环境不同地区的美丽中国建设路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姚瑞华在撰文中提到,美丽中国先行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美丽,关键特征是先行,工作目标是打造美丽中国全域建设的示范样本,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是系统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等实践的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国地区差异大,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到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相当于树立不同类型样板,这样更有助于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全覆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成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重要着力点。
《意见》要求,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坚持共抓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深化长三角地区共
保联治和一体化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美丽长三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庞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这些区域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各有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区域在已有基础上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将进一步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其形成的经验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此外,《意见》还鼓励各地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
事实上,全国已有多个省份进行相关实践探索。以四川省为例,2022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该纲要打破传统规划模式,将美学概念融入规划纲要框架设计的全过程,依托四川独特的生态之美、多彩的人文之韵,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天府画卷。
分类施策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意见》还提出,建设美丽城市。
城市决策者在城市建设规律和价值方面是否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将对城市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城市由于对现代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片面强调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美丽城市将升华人们对城市现代化的认知。有了认知层面的改变和提升,人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的思路就会和以前不同,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庞军说。
围绕建设美丽城市,《意见》提出五大导向。《意见》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
谈及美丽城市建设“五大导向”,徐海云认为,绿色低碳、环境优美是人居环境建设普遍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要求,城市适用、乡村也适用,规划建设、运维管理都需要贯彻。城市是高度集中、规模较大的人工环境,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既是保障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民能够幸福生活,也是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
如何建设美丽城市?在受访专家看来,建设美丽城市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同城市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同。近期,我们在北京、深圳等城市开展了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气环境、城市水体、城市绿地是此类超大特大城市里人们比较关注的方面。”欧阳志云说。
《意见》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促进环境公共服务能力与人口、经济规模相适应。
“我国已经或正在开展一系列城市创建活动,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节水城市、文明城市、‘无废城市’等,建议总结这些城市创建活动的经验,结合城市更新,推动美丽城市建设上新台阶。”徐海云说。
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建设美丽乡村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意见》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欧阳志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美丽城市建设的重点往往在生态修复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则是在生态保护上,即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
在庞军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美丽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才、资金等资源的相对集中,目标相对更容易实现。而乡村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相对欠缺,美丽乡村建设的难度更大。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庞军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美丽乡村建设需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投入。在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同时,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层面应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特色产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欧阳志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保护生态和促进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农业生态化,让老百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受益。
“乡村相对城市更接近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居民对居住要求、出行和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现代化。”在徐海云看来,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在保持绿水青山的条件下让乡村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例如,居民在城市每天使用卫生厕所,习以为常,让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居民都用上卫生厕所就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徐海云说。
《意见》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意见》要求,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