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零填埋”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全国各地探索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经验模式中,江西省各方同心,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相关创新运营模式,基本实现全省生活垃圾“零填埋”,焚烧设施建设全国领先。
数据显示,江西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42座,设计处理能力3.6万吨/日,设计日发电量1200万度,总投资200亿元。全省焚烧设施设计日处理能力已超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2.80万吨/日)。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就是期望为江西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多方面保障。”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处长汪源林说。
城市“心病”垃圾填埋场“人人嫌”
一座城市每天难免产生数量庞大的各类垃圾。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西省各市为做好城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比如省会城市南昌,曾投资约9980万元在南昌经开区建设麦园垃圾填埋场,于1997年投入使用。麦园垃圾填埋场设计日处理1000吨垃圾,设计使用年限31.5年,采用传统的卫生填埋方式,承担着南昌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责任。
随着南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乡环卫一体化逐渐深入,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数量亦不断增长。2012年后,麦园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已超过3000吨,其处理能力严重滞后于垃圾产生的速度。再加上传统填埋方式的局限性,麦园垃圾填埋场只用了20余年就处于饱和状态。
早年的技术条件限制也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张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垃圾填埋量不断增加、填埋场作业面积不断增大、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诱发环境污染。特别是传统填埋作业带来的渗滤液溢流、异味扩散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张敏回忆,当时麦园垃圾填埋场里苍蝇、蚊虫随处可见。特别是在雨季以及气压较低、早晚温差较大等特殊天气条件下,异味扩散更加明显。周边3公里内有近10万居民默默忍受冲天臭气;车辆驶经紧邻该垃圾填埋场的南昌绕城高速公路时,驾乘人员常不堪异味侵扰,无论是什么天气,都不得不紧关车窗。
麦园垃圾填埋场引发的相关问题多年未得到有效解决。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群众投诉该垃圾填埋场臭味扰民问题尤其多。
实际上,江西省内类似的城市“心病”并不局限于南昌市,在赣州市、上饶市、宜春市等地,群众对垃圾填埋引发的环境问题均表达了急切盼望整改的诉求。
“过去,填埋因能直接减少垃圾体积,降低垃圾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所以长期受到欢迎。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填埋场出现使用寿命低、数量少、建设及运维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现实问题。再加上一些填埋场管理模式老化、方式不当,从而导致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健康的现象不断出现。”张敏说。
明确路径高质效处置生活垃圾
在垃圾填埋方式已难以适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环境下,垃圾“零填埋”相关技术应运而生,逐步解决了垃圾填埋场引发的各类问题。
张敏介绍,“零填埋”是通过分类、回收和处理等方式,将垃圾的填埋量降到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填埋场的依赖,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途径。
实现垃圾“零填埋”,江西省各市选择了走“生活垃圾焚烧再利用”这条路。具体怎么做?先看麦园垃圾填埋场。
2018年,南昌市通过“四建四改”方式,开始对麦园垃圾填埋场实施综合整治。一段时间里,麦园垃圾填埋场先后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气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以及渗滤液、浓缩液处理厂,从固态、液态、气态三个维度应对垃圾污染。先进的焚烧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有关部门系统排查麦园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问题,实施园区“生活污水、雨洪水、渗滤液”三水分离以及周边企业环境整治等若干整改措施,排查整治了100多个风险点。
效果如何?2021年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问题完成整改并销号。曾经异味扰民的垃圾填埋场被改造成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日处理量最高达3000吨,年发电量达4.5亿度,每年减少碳排放近20万吨。
再看宜春市万载县,有关部门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安装沼气收集装置,集中收集填埋气并进行焚烧处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减少有害气体的外溢。
九江市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的成绩也较为突出。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2020年投入运营后,服务范围覆盖城区及大部分所辖县(市)。
据九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服务中心主任黄浩介绍,2023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九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累计焚烧处置生活垃圾约78.16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始终保持在100%。
“我们把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作为原料资源,用于成品砂和砖块的生产。”黄浩说,“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蒸汽则用于周边企业供热,让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据悉,九江市也是江西省内率先实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向公众开放,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赣州市崇义和寻乌两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锅炉点火仪式启动,标志着江西全省全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目标全部达成。
联动聚力算好环保、经济两笔账
有分析认为,江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推动全省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占地多、资源化利用低、污染持续时间长的填埋方式向占地少、资源化利用率高、污染持续时间短的焚烧发电方式转变,二是由过去的生活垃圾“上山下乡”向现在的生活垃圾进城统一处理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工作,把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作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汪源林说,“依法推进建设运行,如颁布实施《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旨在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提供法治保障;做好省域市域统筹规划,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汪源林还提到,整个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模式推行期间,仅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作的通知》《关于化解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运营“邻避”问题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运营监管的通知》等文件,多环节推动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算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这笔‘环保账’,加大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完善收集运输系统,加快末端分类设施建设。”汪源林说。
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落到具体层面,许多工作还需企业实施。光大环保能源(九江)有限公司综合运行部负责人王建新在垃圾处理行业工作多年,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城管和环保部门会对工厂的垃圾焚烧处理作业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生活垃圾“零填埋”工作稳步推进。
王建新认为,政府算了一笔不错的“经济账”。全面推行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能够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如绿色发电和区域供热;生活垃圾焚烧还可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并为相关地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图片由江西省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