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蓝图一次性铺就,五份任务书一口气下达;从“圈”到城、从城到人……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欲破解省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圈”出广东省高质量城镇化新图景。
可以期待的是,未来“圈”中城市经济往来将更为密切,人文交流将更为频繁,同城化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提起都市圈,许多人已不陌生了。作为城市群的核心部分,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多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问世。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解读规划时,用了“三个有”,即有条件、有基础、有必要,强调广东省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的重要意义。
先说有条件。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培育都市圈是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已超过70%,2022年达74.79%。按照一般发展规律,已进入城镇化成熟稳定阶段。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需找到新的支撑。
再看有基础。一般而言,都市圈是城镇化空间中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而且是各类新消费的策源地,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93.6%;2022年,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达1.08亿人,占全省比重85.41%,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90%。
最后说到有必要,这就需直面广东省区域发展的痛点问题——不平衡、不协调。
“虽然广东省城镇化总体进入成熟稳定阶段,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动能亟须进一步提升。”艾学峰说,广东省城镇化既面临着广深等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聚集、发展空间不足等挑战,也存在中小城市动能不足和服务缺位等问题。
艾学峰表示,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省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他强调,这是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差异化联动发展
五大都市圈包含哪些城市?
根据规划,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及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3257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面积虽不及广州都市圈,但截至目前人口数量更胜一筹——2022年,深圳都市圈常住人口3415万人。其中,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汕潮揭都市圈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全域。
值得关注的是,五大都市圈注重差异化发展策略,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和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了阶段性“KPI”。
到2030年,广州都市圈将着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全国高质量同城化示范区、全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典范区。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8%。
深圳都市圈计划到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93%。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同期目标为: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基本成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左右。
而汕潮揭都市圈立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约1400万人,城镇化率达67%左右”的小目标;湛茂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57%,基本形成功能明确、集约高效、轴带联动、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等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广州、深圳都市圈以广州、深圳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培育成为代表广东省乃至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化超大城市型都市圈;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由经济体量相当、经济联系较紧密、一体化同城化趋势明显的若干城市构成,以珠海、汕头、湛江为中心分别带动珠江口西岸和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加快发展,培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艾学峰解读道。
虽然具体的目标任务各不同,但五大都市圈发展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注重融合。
“我们在编制规划时注重加强广深双城联动,推动广州、深圳都市圈的全方位合作;推动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主动承接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加快构建‘核+副中心’动力机制。”艾学峰说。
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
需要重视的是,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培育发展都市圈,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未来五大都市圈还将通过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形成优质生活圈。
比如教育上,广州都市圈提出,支持都市圈内优质公办学校以开办分校、开展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定点结对帮扶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欠发达地区,统筹城市交界地区中小学资源布局,探索跨区域中小学校共建。
深圳都市圈则规划,在临深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
医疗方面,深圳都市圈将加快深汕中医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建设发展,深化区域医疗健康资源协作联动。
文化交流也将更加频繁。湛茂都市圈提出,推进两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中心项目共建共享,积极推出各类文化设施“一卡通”便民服务,联合举办各类文化博览交易会、艺术专题展览、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活动。
此外,都市圈内或将共建共享跨市域安居住房。比如深圳都市圈支持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沿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推动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市政配套设施协同发展,探索跨市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在临深片区共建人才社区,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艾学峰表示,培育五大都市圈,可以缩小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差距,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承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激发巨大的市场需求。
“加快五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有效均衡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广东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艾学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