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全域党建·厦门市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集美区:

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20 版)

  厦门市集美区宁宝社区宁宝世家开展爱心义诊进小区活动。

  厦门软件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益企服务日”活动。

  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第二巡回督导组和市委第二巡回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主题教育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集美高质量发展成效。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组织领导有力有序

  

  集美区委坚持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形成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良好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区委先后召开10次专题会,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上来。成立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党工委)迅速部署、迅速行动,推动主题教育升温提速。

  

  强化统筹部署。注重谋划在前、推动在先,出台区级实施方案,分级分类制定区直机关、国企、镇街和村居、学校、非公、基层医疗机构6个领域指导方案和离退休干部党员、流动党员2个重点群体指导方案,形成“1+8”指导框架,把牢主题

  教育方向。实行挂图作战,细化5项重点措施42项具体任务,为参学单位提供“行动指南”。建立“日报、周报、月报”制度,构建“每日碰头、双周调度”督办机制,协调推进各项规定任务。

  

  注重宣传引导。制定《主题教育宣传工作方案》,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推进全区主题教育蔚然成风。通过集美电视台、《集美报》以及“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推出主题教育各类宣传报道456篇。编印主题教育工作简报11期,在“天下集美”“集美先锋视界”公众号开辟“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等专栏,深入挖掘主题教育特色经验和先进典型。

  

  坚持学深悟透、知行合一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集美区委坚持把“学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一以贯之、持续深化,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精研细读深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通读研读党中央规定书目。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经济工作、城中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83次。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开展读书班63场次。把讲好专题党课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书记完成高质量党课120场次。

  

  丰富载体活学。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集中+分散”双管齐下,运用元宇宙党建馆、集美党群云图等特色平台,发挥党史教育馆、陈嘉庚纪念馆、英模会客厅等特色教学基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实地考察学习15场次,参加党员干部300余人次,延伸学习触角。打造“理论+实践”闭环模式,通过56场轮训集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覆盖党员干部1400余人次。持续深化精准“双报到”工作,引导广大党员深入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办好为民实事,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难题、办民事、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分级分类促学。针对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员,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依托“辅导+研讨”“现场+座谈”等模式,用好陈嘉庚纪念馆、兑山烈士陵园等特色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学习330余场次;针对村(居)党员,坚持“集体学、带动学、系统学、网络学、实践学、交流学”六学联动,全区1300个基层党组织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开展学习4.2万余场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批示精神开展专题研讨330余次;针对教育领域党员,围绕师德师风开展“集‘美’教师”评选活动;针对医疗领域党员,依托“引进来+自己学”的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学习50余场次;针对流动党员,巧用“十个一”多点发力,寄发学习“大礼包”200余套,开展流动党员“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学习,覆盖650余人;针对离退休和行动不便老党员,组织开展送学上门30余场次,发放书籍200余本,覆盖党员165人。

  

  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确保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集美区委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选题、研题、破题融会贯通,使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清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群众的“幸福账单”。

  

  深入调研找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紧扣区委中心工作,聚焦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明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15个调研方向,科学确定调研课题280个,深入一线调研1623次,现场解决问题551个;系统梳理消费纠纷、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三类群众诉求集中的问题,靠前服务,以点带面促进化解矛盾纠纷。

  

  广开言路听民声。坚持全区“一盘棋”,指导参学单位制定调研计划,严防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等不良倾向。区四套班子成员深入企业、村居等开展剖析式调研404次,推动解决问题118个。坚持广开言路,依托“听邻议事厅”“幸福驿站”等平台,谋划开展主题教育“金点子”线上、线下征集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平安集美建设等三方面主题,向全区广大群众、企业征集推动集美发展“金点子”。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建言献策活动114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提出改进工作举措136条。

  

  提实对策解难题。坚持边调研边梳理边整改,梳理形成调研问题清单62份,聚焦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建章立制等方面,开展“益企服务”,98名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下沉企业一线调研走访385次,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83个,协调解决村集体发展项目用地、业委会专权越权、城中村出租房管理等问题,推出跨区迁移企业“一件事一次办”便民举措、市级五折租房政策和区级生活补助“1+1”模式等创新举措,做到开展一次调研、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套机制。

  

  坚持追根溯源、跟踪问效确保检视整改见行见效

  

  集美区委坚持把检视整改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把检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集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找差距补短板。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突出问题,建立全面、准确、有分量的问题清单,查摆突出问题374个,明确专项整治项目59个。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制定整改措施700条,确保“开准药方、对症下药”。实行双周调度,通过动态管理、滚动销号方式,历时49天全面完成原东方快乐岛及周边项目地上物清理,为集美东部新城连片规划建设奠定基础;对五家区属国企进行重组整合,破解国企同质化发展“低效内卷”问题;追缴高浦社区被长期拖欠的集体店面租金200余万元,挽回集体资产损失,先后整改完成查摆问题44个。

  

  促发展谋突破。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做大做强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材料、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链群,加快构建“6+N”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基金管理规模,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位居福建省各区县首位,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管理规模超2010亿元。持续打造集美中央活力区(CAZ),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助力经济稳增长。全力护航企业发展,促成路桥信息、渡远户外、美科安防3家企业IPO过会,打造福建首个产学研创才一体化平台——集美区非公党建可视化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办实事解民忧。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关注领域,建立“1+X”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优质小学牵手农村小学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高位嫁接优质资源,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共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化与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等医联体协作机制,推进专家下基层,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率先在全省设立“社保医保综合咨询导办区”和“商事登记许可网办引导区”,将窗口前移,优化服务程序,实现企业群众“零距离接触”,推动“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走深走实。创新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通过跨部门联合帮办、一对一解答等形式,拆除“隐形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