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漓江畔,米粉香

■赵利辉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16 版)

  广西桂林因桂树多而得名,其实它的榕树也不少,曾经被人叫作榕城。只因福州早以此别称闻名于世,桂林榕城的名号就渐渐无人提及了。

  

  桂林城中有一榕湖,古名阳塘,环湖皆粗围榕树。明末岭南诗人邝露在《赤雅》一书中写道:“及游阳塘,风开翠扇,水泛红衣。杜若芳洲,不减花田珠海;红蕖白茝,不减丹荔素馨;纨绮王孙,不减三城侠少;词郎佳句,不减水部风流;金谷佳人,不减海边素女。”他连用了几个“不减”,形容榕湖的绝美风光,又说当时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

  

  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人尽知;我的印象中,桂林的米粉也很有特色。

  

  过了榕湖,便是杉湖,湖边花木清丽,一条曲径通到街上。街头随处可见米粉摊,食客能吃到有名的马肉米粉。那一根根圆细的粉,爽滑可口——这大抵也与桂林的水柔和清冽有关。不少外地人初尝马肉米粉,会有些不习惯,总觉得马肉是酸的;然而一尝再尝后,就会觉得马肉实在是天下至美。去老字号店里吃,店家用特制的小碟盛着,米粉仅供一筷头,上面铺几片薄薄的马肉,拌以油炸花生和辣酱。老食客会佐一壶桂林的三花酒,一饮一啖,一碟碟地吃着。店里的伙计不用喊他,自会不断续上米粉,直到食客喊停方才打住。那时再看食客眼前的小碟子,已垒成了一座小小的“桂山”。

  

  这种吃法,如今恐怕很少见到了。梁羽生在其武侠小说《广陵剑》里,借陈石星之口说:“食量大的人可以吃到三十碗四十碗,食量小的人也要吃十多二十碗。多吃少吃几碗,那是不算什么一回事的。”正宗讲究的马肉米粉吃法,据说是从马头吃起,伙计每次添加不同部位的马肉,渐入佳境……一直吃到马尾巴,最后是马肠。酒余饭后,伙计送上桂林的荸荠,俗称“马蹄”,水分清甜,入口无渣。

  

  桂林城中的老字号,早年以会仙楼最为驰名,据说始自清朝道光年间。他家店面不大,生意却十分兴隆,店主限定每日马肉米粉的销售碟数。排队稍靠后的食客,只好等明日一大早再来吃。以前我在桂林的时候,因为懒得等候,常去漓江边的一座小楼上吃米粉。楼上有家三姐米粉店,米粉种类很多,除了马肉米粉,还有猪扒米粉、牛腨米粉、生菜米粉、冒热米粉、原汤米粉。三姐做的米粉细滑而柔韧,卤水鲜美而芳香,肉菜松脆而爽口,可称得上风味俱佳。人们慕名来吃,叫她“米粉西施”。桂林这样的小店,多叫“三姐米粉”,三姐并不见得都姓刘,借其美名而已。

  

  江边风景更为秀美。漓江水浅,青幽幽的,颇有水清见底、游鱼可数之概。山从水中长出,群峰倒影,一如美女临镜,惊鸿一瞥,楚楚动人。下雨天,我坐在江边的小楼上吃米粉,才佐了一壶三花酒,看见对岸有人自雨中渡江而来。江天迷濛,人影缥缈,大有唐诗中的意境。来人渐渐近了,是一位老人,他斗笠蓑衣打扮,手提两条活鱼。三姐在楼上喊:“家公,雨天你还来,当心凉着。”“我送鱼来,给客人下酒。鸬鹚捉的,这么大的鱼,它还想一口吞下……”老人笑呵呵地说。“那你也得先让鸬鹚吃饱了,才肯卖力帮你捉鱼。”三姐嗔怪道。接了鱼,她请老人坐下,端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老人吃完,又冒着雨走了。黄昏时,雨停了,老人的木船才回来。他将渔网挂在船尾,两只鸬鹚缩起脖颈,站在竹篙上打盹儿。我的头也重了,模糊听见三姐对老人说:“客人好像醉了,天快黑了,不如留他一宿。”“那怎么行?你是个寡妇,小心人家的唾沫星子……”老人低声说道。趔趔趄趄,我感觉自己被老人扶到了船上。他对三姐说:“我把他送到城里的旅馆歇下,你照顾好我的孙。唉,想想我那可怜的儿,跟这客人差不多大……”

  

  我第一次听渔舟唱晚,是在漓江的一艘木船上。我醉了,一位老人撑着船,苍声唱道:“漓水清哟漓水长,锦上流来画里淌……鱼儿来了慢慢游,鸟儿来了轻轻唱,谁不留恋这好呀好山水?谁不陶醉这好风光,好风光……”见我给江风吹醒了,老人问道:“你天天去三姐店里吃米粉,打的什么鬼主意?”“这你都看出来了?!”我故作惊讶。老人打一激灵,探过身,套起我的话来:“那你是想……”我叹气说:“我想拜三姐为师,教我怎样做米粉,学费我愿意出的,就怕人家不肯啊!”“这话当真?”老人半信半疑。“我发誓没有别的意思。我明天就要走了,以后怕再也吃不到三姐做的米粉了。”老人呵呵笑了起来:“做米粉的事,你早点问我不就对了嘛,三姐的手艺还不是我的家传。”

  

  老人告诉我,桂林的米粉都离不开卤水。而卤水的制作,首先要用老霉豆豉、桂林腐乳、花椒、桂皮、陈皮、甘草、草果、小茴香、八角等长时间腌制猪肉、猪骨,然后再将腌制好的肉和骨头放进锅里用水熬煮;等到肉熟,把肉取出,放入适量的食盐,同时放牛肉和牛骨在锅内继续熬煮……这样煮到半夜,卤水就做成了。至于马肉呢,外地少有,老人让我多带一点走。老人还叮嘱我,米粉吃法不同,卤水的用料也不尽相同,但只要照着这个“秘方”去做,味道差不到哪里去。他对我放下了戒心,主动谈起三姐:“我撵过她的,她不肯走,要给我送终。唉,总不能让她守一辈子,鸬鹚都双双对对……”

  

  离开桂林近三十年了,后来我再也没有去过,不知老人是否健在?三姐的生活有何新变化?她还在卖米粉么?米粉的味道是否如旧?

  

  想念一座城,年轻时想风景,岁数长了想可爱的人,以及充满情怀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