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广东省中山市:

扎实推进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14 版)

  广东省中山市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故乡,是珠江纵队坚持抗日斗争的根据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近年来,中山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全民国防教育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聚焦重点人群、拓展载体渠道、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强国防教育感召力、扩大覆盖面,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努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社会氛围。

  

  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国防教育新格局

  

  日前,中山市重新调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市委书记兼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宣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的市委常委兼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构建起党政军密切配合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中山市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山市全民国防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规范性文件,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和实践指引;完善与市国动办、征兵办、双拥办在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征兵宣传、双拥宣传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建立与中山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联动机制,加强军地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方面的对接协作;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意识形态考核等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督查考评“指挥棒”作用。

  

  聚焦重点人群增强国防教育针对性

  

  据了解,中山市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全年共开展专题学习超200场次。

  

  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中山市将国防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市委党校主体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设置国防教育课程,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防教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中山市还大力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每年通过组织5.6万余名高中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精心开展少年军校、中小学国旗护卫队展示交流、国防教育主题班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选聘一批现役、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校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走进校园授课宣讲,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目前,中山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9所。

  

  拓展载体渠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

  

  中山市在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期间开展“致敬英烈祭扫”活动,弘扬英烈精神;国家烈士纪念日期间,组织干部群众参加缅怀革命先烈公祭活动。

  

  中山市还充分利用城市地标建筑、户外LED屏、公交候车站牌、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广泛刊播国防教育宣传视频、标语和口号,扩大国防教育宣传覆盖率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中山市打造了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建成中国古近代民族英雄宣传廊、中国现代杰出军人代表宣传廊等主题景点,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充分发挥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中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山市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国防教育功能,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山市还组建了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通过“文艺+宣讲”形式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开展活动超200场次,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制作相关电视栏目、公益宣传短片,借助短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

  

  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全民国防教育吸引力

  

  为用好用活本土丰富红色资源,中山市编印《中山红色地图》,发布伟人故里线、战场遗址线、红色隆都线等十大红色旅游路线,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式国防教育;组织“老兵宣讲团”及优秀退役军人教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及军训进校园活动,助力大中小学校青少年上好“开学第一课”。

  

  中山市还结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载体,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祭英烈、参观国防教育展览、国防宣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结合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组织中山籍入伍新兵、军校学子现场分享交流,提升青少年立志学成报国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中山市依托中山历史革命题材,创作音乐剧《殷红木棉》、粤剧《朝夕星辰·杨殷》、长篇小说《南粤英雄传》等“红色文艺精品”广泛传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