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河北省三河市泃阳西街道:

“红心驿站”为京津冀通勤人员加油助力

■石敏杰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8日   第 13 版)

  河北省三河市泃阳西街道“红心驿站”工作人员与京津通勤人员沟通交流。

  “是安居社区红心驿站吗?我是在北京工作的通勤人员小张,需要办理交通优惠卡,能够帮助办理一下吗?”“行。把您的工作单位和身份证复印件用微信发给我,我来帮您办理。”“是信合社区红心驿站吗,我家两位老人无人照看能不能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代为照看啊?”“没问题,我们马上派人把老人接过来,养老服务中心有专人负责照看。您安心工作吧。”……这是河北省三河市泃阳西街道设立的社区通勤人员党支部“红心驿站”每天都在发送的为民服务场景。

  

  三河市毗邻北京、天津,居住在这里并在京津两大城市工作的通勤人员有10余万人。为了更好地为通勤人员服务,解决好通勤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三河市泃阳西街道共建立了4个通勤人员党支部,依托“红心驿站”服务平台,给通勤人员助力加油,使通勤人员有了休憩的港湾。

  

  “红心驿站”使通勤人员真真正正有了自己的家。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居住在三河的通勤老党员说:“过去在外工作,就像雨打的浮萍,随水而流、漂浮不定。‘红心驿站’把我们这些漂浮不定的党员联系起来,组织起来,成立了通勤人员党支部。有了党组织,才有了安心的家。”“红心驿站”依托党建活动阵地,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由党员带头,从组建通勤人员微信群入手,将所有通勤人员纳入微信群内,实现信息发布、思想交流、收集诉求等内容全覆盖,做到通勤人员大小事都有人管、有人帮,学习教育有阵地,面对面沟通有渠道,休息服务有载体。通过组织围绕党员建、学习随着通勤走、服务跟着车轮转,“红心驿站”为通勤人员和党组织架起了“连心桥”,成了通勤人员向往的家。

  

  “‘红心驿站’为我们通勤人员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家住安居北区的通勤人员曹洪磊深有感触地说,“工作在北京,生活在三河,在子女就学、老人养老、有病就医、交通通讯、买房购车等多方面存有不便。”“红心驿站”想通勤人员所想,急通勤人员所急。在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失能半失能和养老人员提供就医和上门服务;建立中小学生托管服务站,解决通勤人员子女就学管理照顾难题;开放周末“朋友圈”,将音响舞台等各种文体设施免费向通勤人员开放,将“朋友圈”由线上拓展到线下;引导通勤人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共建文明和谐家园;建立通勤人员“需求清单”,实施微心愿圆梦计划,开展社区延时服务,帮助通勤人员化解各类难题。

  

  “红心驿站”也为通勤人员参与家乡建设创造了条件。“我们通勤人员也要为家乡作贡献。”许多通勤人员纷纷表示。通勤人员工作在京津等地的各行各业,有的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有的有高超的技术经验,还有的有广阔的资金和人脉社会资源。通过“红心驿站”通勤人员党支部与通勤人员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建立了牢固的互帮互助关系。在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大格局下,已有数千名通勤人员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建设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