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夷陵往事

■天潼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1日   第 24 版)

  1993年,单位派我离开武汉去三峡经营部工作。经营部位于宜昌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虾子沟,同事们都说不清具体门牌号,只称车到虾子沟,会有一个近乎直角的大转弯,通向县城;转弯处有一栋5层高的楼,楼下最大一个门面就是我们经营部,人在车上一眼就能看到。

  

  我坐长途汽车到了虾子沟,果见有个大转弯。我们经营部的门面非常显眼,然而那栋楼只有3层。进了经营部,透过窗户往外看了一眼,我就明白了——楼建在半山腰,面对公路这一面看上去是3层楼,背对山坡的另一边则是5层楼。我们的门面,其实位于大楼第三层。重庆就有许多这样依山而建的房子,第一层楼比坡下的第七层楼还高。

  

  晚上,经理在附近一家餐馆为我接风。上菜时他特别给我介绍了一道当地特色菜——盘鳝。上海人喜欢吃鳝丝,武汉人爱将鳝鱼切段爆炒。这盘鳝却极为独特,它们只有圆珠笔杆那么粗,一条条高度扭曲,在容器中盘旋。

  

  相传盘鳝起源于春秋末期,伍子胥逃难途中在一户农家住宿。这家人想好好款待他,家中却只有一些小指粗的小鳝鱼。农妇将它们干煸,做好了形状如蚊香。伍子胥吃后赞不绝口,将之名为盘龙鳝,后来简称盘鳝。

  

  这个传说是多年后我从网上知道的,有蹭历史名人名气之嫌。不过盘鳝确实好吃,去宜昌如果没吃这道菜,是一个遗憾。

  

  在驻外地经营部上班,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星期天无所事事,我想去周边景点看看。同事们说附近有个三游洞,踩自行车就能去。

  

  三游洞位于长江西陵峡口,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一个巨大的山洞。三游洞得名于两组名人,一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同游此洞,人称“前三游”;另一组是宋代文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同游过此处,人称为“后三游”。

  

  上世纪90年代初,文化旅游热度远不及如今。平常日子里,三游洞景区的游客并不多,里面的景点设置也不太出彩。现在回想起来,有个射箭项目于我而言比较新鲜。另外,此处长江已经变得很窄,宛如一条小河。见惯了中下游宽阔江面的我,算是开了眼界。

  

  1993年和1994年,我们跑业务主要去县城里的小溪塔镇。宜昌县坐拥亚洲第二大磷矿区,相关企业办公机构大多在县城。小溪塔镇没多大,但商场、饭店、各类娱乐场所一应俱全,在那里生活很方便。集贸市场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有不少在上海、武汉从未见过的特产。有一回我在一个集贸市场闲逛,走着走着迷了路,越走越荒凉,一转弯,却仿如武陵人遇见了桃花源——眼前一座青翠的山峰耸立着,山下有一潭碧水……

  

  后来因为要债,我还去过宜昌县下面的不少乡镇。许多小镇都在美景环抱之中,人在街市上走岔了道,不知不觉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山水画。宜昌县多山也多水,山水兼具南北风格:南方的山大多较为平缓,这里的山却像刀削斧凿一般,奇峰突起;这些笔直陡峭的山峰又密布植被,绿得养眼,不像北方类似形状的山,草木往往并不那么茂密。

  

  “这里到处都可以建风景区啊!”当年我就赞叹过。如今这里果然景区星罗棋布,当年无人光顾的那些“野地”,要买门票才能打卡了。

  

  有一年冬天,临近过年,我和一位同事去雾渡河镇要债。债没要到,债务人倒挺客气,挽留我们吃饭。吃着吃着,雪越下越大,长途汽车停运了。于是我们只得在他家住下,这一住就是3天。

  

  当年的雾渡河镇,只有一条一眼看得到头的主街。3天时间无处消磨时光,我们只好泡在录像厅里。再就是打电话给经营部,商量怎么能尽早回去。镇上只有一处电话机房,电话没有按键也没有拨号盘,需要话务员摇几圈,才能接通外线。

  

  除了这种简单古旧的摇把子电话机,还有另一个让我至今难忘的记忆点——那时镇上居民已经用上了沼气,一开燃气灶,火力很大。当时武汉大多数市民还在用煤气罐,远没有沼气方便。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近几年我才知道雾渡河镇是王昭君母亲秦氏的故乡,还是世界猕猴桃原产地。

  

  到了1995年,我们跑业务更多去三斗坪镇,其时三峡工程基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我印象中,三斗坪没有什么风景,只有尘土飞扬的工地和随处可见的工棚。那时我们业务员都配有数字BP机,价格为600元到800元一部。经理有一部中文机,花了2000多元买的。到了三斗坪,我们必须找到一家来往单位才能回电话,当地公用电话极其稀缺。我们同行中有一位浙商看到了商机,咬牙买了一部“大哥大”,让他16岁的儿子拿着,每天坐在三斗坪附近的公路旁,做起了公用电话生意。虽然收费很高,但生意不错,打电话的人络绎不绝。

  

  1996年,我离开了宜昌回到武汉。若干年后,有人问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抓住三峡工程契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这时我便会想起尘土飞扬的路边,那个手持“大哥大”的浙江少年。“咱没那个眼光,也没那个胆识。”我笑笑回答道。

  

  如今高铁已经通了多年,从武汉市去宜昌市最快不到2小时就能到达。曾经的宜昌县早已改名夷陵区,别说虾子沟、小溪塔早已换了模样,就连那些自然景观,经过专业的景区、景点规划设计,也和原来感觉大不一样了。所以我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夷陵,已经变成了个人记忆的珍藏版,成为了我人生路上的一个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