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城市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检察院:

构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模式

■李颖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11日   第 19 版)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倡导给予未成年人自由成长空间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掌握明确的边界感?德国法学家耶林在著作《法的目的》一书中说到“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学法用法,无疑是保护他们合法权益、让其有清晰的边界感的必然途径。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民检察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秉持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普法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在日常,使未成年人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能动履职,有教无类。对未成年嫌疑人犯罪案件,秉持“教育、感化、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取得被害人谅解情况下,开展不批捕、附条件不起诉工作。为保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期间的监督考察效果,香河县人民检察院与廊坊市品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项目合作协议,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调查及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监督考察工作规范化,将首批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送至未成年人关护基地进行再教育,学习法律知识、生活技能、参加社会劳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表示:“在这里的生活非常好,让我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今年以来,香河县人民检察院对11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进行监督考察;对2名附条件不起诉期满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出不起诉决定,给了罪错未成年人纠正错误、融入社会的机会和希望。

  

  走进检察,以案释法。香河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师生代表走进检察院对未成年办案区、工作区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检察官利用检察文化长廊向大家讲解了未成年人检察的主要职责;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部分法律、法规。参观学习后检察官与师生代表进行座谈,结合自身的办案经历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多发犯罪行为可能受到的刑事处罚、深远影响作了法律解读,对未成年人在校内外容易遇到的被侵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警示学生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严重时可能失去人身自由。

  

  检校共育,送法进校。香河县人民检察院的全体检察官均担任县域内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每年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10余场次,将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以视频、图片、宣传册等形式送到学生身边,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特殊儿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也时刻牵动着检察官的心。检察官针对特殊儿童情况,将普法与教学动画结合起来,制作数块以漫画形式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展板,在上课过程中采取引领观看、参与互动等方式,向学生们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学生们能够看明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的方式,为特殊学校的在校师生上了一堂普法教育宣传课。课后,以座谈交流的形式重申“强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在这样特别的学校,老师是未成年人的教育者,更是他们的保护者,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的道德素养,为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协作配合,源头预防。香河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妇联、关工委建立配合协作机制,在校园周边、人口集中地区设立2所家庭教育指导站。通过研发家庭教育课件、设立“家长课堂”等方式向300余名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源头预防监护侵害行为发生;对罪错未成年人、遭受违法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向未成年人父母发送2份督促监护令,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10余次,做到了应指导尽指导,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或遭受侵害。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法律浸润未成年人的生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法律的边界感,学会保护自己,亦不做侵害他人之事,学法守法懂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