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小厕所大民生,难点痛点怎么破

——解码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践样本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04日   第 10 版)

  出门在外,最怕遇到“如厕难”,好不容易找到公厕,却又担心环境脏乱“难如厕”。如今在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这样的难题已被解决。近年来,一座座设计新颖、设施齐备的公厕渐次出现在成都高新区街头,不仅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难如厕”的问题,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采取市场化、商业化逻辑,创新设置智慧移动公厕,导入先进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赋能,打造出高品质的公厕体验环境和公厕新经济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出完整的“轻松驿站”智慧移动公厕“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全新城市服务模式。

  

  过去:公厕新建常遇阻

  

  公共厕所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窗口。对此,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牛波有着深刻的理解。

  

  “成都高新区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要把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好。如此,才能留得住人才,引进得了企业,实现‘人产城’协同发展目标。”牛波说。

  

  2019年,成都高新区启动“厕所革命”试点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高新区通过更换洁具、增设摆件、艺术彩绘及补充应用场景等方式,对传统公厕进行了提标提质。

  

  公厕提标提质行动虽然提升了市民如厕体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既要做优存量,也要做足增量。

  

  然而,知易行难,做足增量并不容易。采访过程中,牛波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成都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内每平方公里只有4.1座公厕,距离“十四五”末建成区公厕密度5至6座/平方公里(城市体检公厕密度指标为6.2至6.8座/平方公里)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资料显示,成都高新区建成区面积约118平方公里。从每平方公里4.1座公厕提升至每平方公里6.2座,意味着高新区要新增公厕约248座。“2020—2023年,成都高新区平均每年新增传统公厕不到10座,照此建设速度达标需要20多年的时间。”牛波说。

  

  事实上,公厕新建难,不只在成都高新区。新建一座公厕究竟难在哪儿?记者经多方了解到,新建一座公厕至少得过两道坎。一是规划选址难。早期城市公厕建设往往缺少专项规划指导,在城市新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将公厕建设作为配套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抓好落实。由于规划没有预留公厕建设用地,相关部门新建公厕选址定点困难。二是建设落地难。“邻避效应”下,公厕建设遭受周边居民的抵触。尤其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居民给出的意见往往是“修建公厕是一件好事,我举双手赞成,但不要建到我家附近”。

  

  对于公厕建设落地难,牛波深有感触。“在靠近某绿道的点位,遛弯路过此地的居民多次反映‘如厕难’,要求在附近新建公厕。然而,由于附近居民反对,公厕迟迟不能落地。只要施工围挡一建起来,附近居民就来阻挠施工。”牛波说。

  

  绕过上述两道坎,新建公厕只能选择在远离居民区、位置偏远的地方落地。如此一来,最需要的地方公厕落不下来,部分人流量少的地区公厕大部分时间变成摆设。

  

  现在:成本小、体验好

  

  新建公厕如何破解上述痛点难点?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后,成都高新区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模块化智慧移动公厕——“轻松驿站”上。

  

  相比传统公厕,“轻松驿站”有何优势?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占地面积25平米左右,约为传统公厕的1/5,考虑用地影响范围,约为传统公厕的1/25;工程建设成本约为传统公厕的1/2;单台生产落地周期约30天,约为传统公厕的1/12……

  

  对于“轻松驿站”的布局、建设,高新区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试点再铺开,逐步推进。2020年初,成都高新区五岔子大桥正式通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参观。考虑到大桥附近缺少公厕,成都高新区将第一座“轻松驿站”落地于此。

  

  “轻松驿站”一经亮相,凭借现代感的造型和舒适的如厕体验,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去处,不少人专程去上趟厕所,看个稀奇。“轻松驿站”深受欢迎,让成都高新区决心进一步优化布局。

  

  2021年,成都市高新区在主次干道、小游园和市政绿地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完成了首批50座模块化移动厕所落地相关工作。“这让高新区公厕指标提高了将近0.4个百分点,从低于全市平均值跃升至全市领先。”牛波说。

  

  “轻松驿站”具体啥样?近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剑南大道点位。进入公厕,里面有3个独立卫生间、1个无障碍卫生间,同时配备了化妆镜、免费卫生纸、感应垃圾桶、免接触酒精洗手液、24小时智能杀菌除味机等,后期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母婴护理台等服务设施设备。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轻松驿站”引入物联网技术,搭载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应用;配备厕位感应灯、蹲位感应器,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总体实现公厕自动导流、现场环境检测、故障提醒等智能化服务。

  

  长久:丰富应用场景

  

  建好厕所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好事要做好,还要拧好“可持续运营”这根弦。

  

  “在首批50座‘轻松驿站’落地时,我们就提出要引进市场化商业化逻辑,而不是概念式以商养厕。”牛波介绍,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与相关企业持续开展应用研究、不断打磨,探索构建出了“轻松驿站”智慧公厕“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全新模式。

  

  为提升资金保障能力,成都高新区通过公开招选方式,由国有平台公司成都高新区社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牵头产品研发、资本引入、建设规划、商业运营一体化运作,与市场化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投建与场景营造,由拥有相关知识产权超过200项的四川旅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适用不同场景的“轻松驿站”供应链服务。

  

  同时,依托“轻松驿站”,成都高新区打造互联网服务应用场景,为O2O零售、互联网服务平台、科技产品展呈、城市配送、连锁咖啡等新经济领域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办理、商家入驻经营等一站式服务;引入广告、媒体运营商,开展品牌展馆、区域市场拓展等合作,挖掘“轻松驿站”商业运营价值,建立“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

  

  位于高新区天府五街地铁站B口的“医+医”健康驿站配套的是“互联网医疗”。“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解决基本的如厕需求,还可以测血压、心率、血糖、尿酸等健康指标。”“医+医”健康驿站工作人员袁明明说。

  

  “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新模式让高新区“少花钱多办事”。“在新模式下,高新区通过补贴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政府采购方式,这有效避免了政府隐性债务的产生,减轻了财政压力和风险。此外,由于运营收益折抵,政府公厕管护费用明显减少。”牛波说。

  

  2023年1月,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智慧移动公厕“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新模式入选四川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