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绘“向海而兴”蓝图 铺“城乡共富”之路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1月20日   第 06 版)

  11月11日,当太阳从海那边崭露头角时,海这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正在举办的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上锣鼓齐鸣、人头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于此,共赏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艺展演。

  

  随着一支支巡游队伍沿邻海街道缓缓入场,鼓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些由普陀区各乡镇非遗文化传承人、群众演员参与的巡游节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普陀各地区民俗文化特征、还原了东海渔民历年来出海捕鱼的生产生活风貌。

  

  沈家门小渔港的盛会彰显了普陀区“向海而兴”的大梦想。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聚焦普陀区,了解“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普陀如何立足海洋文化资源,开拓出一条世界级的“海岛共富”新航线。

  

  “文旅产业”为舵提升发展速度

  

  从600余年前“建立沈家门水寨”,到“茅屋绕白沙”的小渔村,再到近代“万条渔船一港收”的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沈家门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现代船舶修造、远洋运输、世界水产品集散的全国性重要港口。

  

  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作为普陀区推动海洋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从200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搜索前几届大会的报道,关键词不乏“格调高雅健康、氛围喜庆祥和、民间特色鲜明、渔乡风味浓郁、大小活动穿插、亮点绝活纷呈、推出渔港品牌、打造渔都名片”等。

  

  时隔多年,立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普陀,以沈家门渔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被继续解码、持续升级,愈发国际化。“恢复举办第八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既是群众的呼声,也是时代的召唤。”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说。

  

  以文旅活动为媒介,普陀区有着良好的硬件基底,宝龙城市广场、中央山体公园、滨港路、半升洞、晨晖街视觉通廊等地段,购物、美食、娱乐、文化、休闲、住宅、酒店、交通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来到‘沈家门’,就是‘一家人’。”在普陀,随处可见标有此话的横幅,不仅彰显普陀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对来客开放、友好、热情的态度,更是普陀文化推广的软件基因。

  

  “游客到普陀,随便上哪一家餐厅吃饭,老板都会送上他们店的名小食,然后和你聊上几句、喝上两杯,甚至共同高歌一曲。”餐饮从业者徐大姐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因为神州大地之下,皆为龙的传人。”

  

  长期以来,“龙”都是普陀民间民俗文化的灵魂和主题,皆因此处在神话故事中是东海龙王的故乡。在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有16支来自普陀本土和全国各地的舞龙队在此弘扬龙文化,如上海市的“小青龙”,浙江省湖州市的“百叶龙”、舟山市六横镇的“崇文龙”和桃花镇的“庆丰龙”等。

  

  无论是“渔”文化,抑或“龙”文化,在舟山市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炜波看来,都是普陀近年来致力于探索海洋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的成果。在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徐炜波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普陀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普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促进海洋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文化力量持续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力量。”

  

  “乡村产业”为桨助力行稳致远

  

  普陀沿海地区,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惹人注目;内陆各村镇,精彩纷呈的乡村游、音乐节、丰收节、摄影赛等主题乡村节庆活动同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被问到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少普陀人纷纷提及展茅街道。据悉,展茅街道“十四五”期间深挖地域文化、拉高村民和农户参与度、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多渠道开展营销……

  

  每逢乡村节庆,展茅街道便通过“组合拳”提升节庆综合效应,努力实现全域“农业发展看展茅、农村游学逛展茅、农民创客来展茅”三大目标。

  

  “来展茅,推荐先去‘网红村’——黄杨尖村感受一下。”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展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傅颖凯提议。

  

  跟随傅颖凯的脚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在黄杨尖村村口的智慧导览屏。“导览屏不仅介绍有黄杨尖村的历史文化和景点资讯,还能实时显示人流量、停车位等,游客搜索查询信息非常方便。”傅颖凯说。

  

  入夜时分,黄杨尖村灯火陆续亮起,村内小道格外热闹。远处,绿草田野,村民的房屋上炊烟袅袅;近处,街巷阡陌,一间间咖啡厅、美食铺、特产店、文创室内满是欢声笑语……

  

  在55·公路咖啡生活馆,全系瑰夏咖啡+湘西菜的融合风格为食客带来独特的味蕾体验。90后老板谢俊伍自娶了一位舟山姑娘后便定居于此,为了满足在制作咖啡愿望的同时还能宣传故乡湖南麻阳的特色美食,谢俊伍和他妈妈做起了老家风味菜,有时还随咖啡赠送麻阳冰糖橙,没想到一炮走红。许多游客说,来黄杨尖村一定要到此试试一口瑰夏咖啡、一口湘西菜、一口冰糖橙的感觉。

  

  除了鼓励返乡自主创业,展茅街道还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参与+旧房改造”等模式,推动各村发展成为乡风乡情乡貌的文旅会客厅。

  

  如地处黄杨尖村,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来的元一书坊,清新舒适的阅读风格是年轻人提升自我视野的好去处。“不少市区的游学、研学队伍常在此举行雕版、活字印刷的体验活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店的特色活动项目。”元一书坊负责人殷实介绍说。

  

  在田公岙村,“庐岸·岸上”民宿是当地旧房改造的成功典型案例。这里修旧如旧、旧里出新的设计风格,带给住客一种既有乡土气息,也有典雅风情的别致感受。

  

  深入村镇中心,年轻从业者的身影比比皆是;踏上田野农地,忙着收割农作物的中老年人也不在少数。傅颖凯解释说,在展茅,文旅产业由政府牵头,龙头企业统一管理。村民可根据自己喜好从事任何一项生产工作。

  

  依托这种发展理念,展茅街道各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股份分红得股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订单派工得酬金的“一地生五金”共富分配机制,收入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展茅各村总共流转土地3700亩,促进低收入农户灵活就业1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