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千头万绪,正经历由单项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转变,过去的粗放式、碎片化、两张皮的管理模式已无法解决当前的基层治理难题。为破解政策执行落实难、矛盾纠纷化解难、陈规陋习改变难等问题,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不断研究探索乡村治理路径,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先行、重点打造、整县推进,创新推行“政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开启了乡村治理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坚持政治引领“铸魂”筑根基
盐山县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夯实支部强动力。对农村党组织实行分档管理,按照A、B、C、D四个档次,坚持半年评定一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上半年共评选5A党支部90个,对先进的宣传报道,对后进的约谈整顿,着力破解“干好干坏一个样”难题。
建强班子聚合力。建立农村干部管理“一办法七机制”,严格落实“三审一谈”,每月开展一次村党支部书记县级擂台赛,双月组织一次乡村重点工作全县大观摩,季度进行一次支部书记述职乡级评议考核,真正让村干部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培育有思路、有办法、有公心、有成效、有底线的“五有”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今年,1人获评省“千名好支书”,5人获评市“担当作为好支书”,30人获评全县“五有”农村党支部书记。
凝聚党员提效力。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机制,明确评星定级标尺,引导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创政治星、规矩星、道德星、奉献星、业绩星“五星级党员”。今年以来,共评选“五星党员”2288名,成为带领发展、维护稳定、引领新风的主力军。
壮大集体经济夯基础。创新“五种模式”实施全域土地流转,流转土地20.3万亩,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一县一业“雪菲宠耳”银耳产业,积极打造特色产业格局,投资5000万元打造韩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76个,探索“1+N+1”“一社三统”等一批盐山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助力398个村集体收入稳定实现10万元以上,为乡村治理夯实经济基础。
坚持法治为纲“护航”强保障
法贯之于基层则基层兴,法严之于基层则基层稳。盐山县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不断为推进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保障。
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立以政法委员为轴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网格员等8支专兼力量组成的“一轴八员”平安联动机制。以“一体化诉前联调中心”建设为牵引,创建“1+2+N”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在12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站”和“专业调解室”,将多元解纷和司法确认推广普及到基层。
打造便民服务站。组建“调解委员会”,整合乡村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员、乡村法官工作站、妇联、团支部等资源构建“多元解纷联调平台”,对网格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先行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了村庄平安稳定。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把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培养成“法律明白人”,1350名“法律明白人”考试上岗,利用微信群、墙体文化、农村“大喇叭”等形式,引导村民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
坚持德治润心“聚力”树新风
道德教化是培育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盐山县以破除陈规陋习、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社会新风为目标,建立推行深化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将婚丧嫁娶写进村规民约,红事倡导零彩礼,白事一律不成席。为全县17对零彩礼新人举办“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集体婚礼。全县450个村全部建立“一约两队四会”(村规民约,乡贤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让移风易俗的“软指标”成为“硬杠杠”。
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倡导全县14.7万户家庭编立优良家训,辑印《盐山好家训》广泛发放;举办盐山县“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善美家风故事巡展20余场次,受众达万余人。开辟《盐山好家风》大型访谈节目,推动好家风家庭走上电视、家喻户晓。
建设文明积分超市。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8类30余项文明风尚行为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细则,为每户建立一张道德积分银行存折。通过积攒爱心积分,实现实物兑换,老百姓从乡风文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坚持自治为基“壮骨”激活力
盐山县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村民议事“亮心底”。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积极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重点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畅通干群沟通渠道,让普通群众有话语权。
乡贤“五老”解难题。按照有文化、有实力、有威信、有贤德的标准,村村选拔一批“五老”及乡贤,通过节假日座谈、微信互动、上门走访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调解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优势,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增强村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网格治理提效能。建立“网格—微网格”网格化治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微治理”一张网。每300—500户为1个网格,每50户左右为1个微网格,组建由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和N名微网格员构成的“1+1+N”扁平化网格队伍,做到网中有格、格内定人、人尽其责;坚持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双网合一”“一网通办”,把矛盾排查、环境整治、防返贫排查、土地流转、政策宣讲等全部落实到网格,全县12个乡镇755个基础网格、4288个微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
坚持智治支撑“添翼”提效能
智能化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盐山县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管理相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搭建智慧乡村治理平台。创建“PC端+手机客户端”数字化智慧治理平台,推进“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智慧乡村建设,融合智慧党建、政务村务、平安村庄、天翼云播等多个板块。村民可通过手机APP全面了解村务政务,通过在主要路口、学校、坑塘等重点区域路段安装视频监控、AI探头和音柱,实现实时查看、定时喊话、定时播报、实时警告等场景功能。
打造积分超市线上平台。创新开发“乡信”微信小程序,打造“爱心积分线上超市”,群众采取线上自行选购、自行预约、线下核销兑换的形式进行等值兑换,依托科技手段推动德治走深走实,让村民切实体验到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甜头。
完善事务服务掌上平台。探索推出村民业务“码”上办,将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办理流程转换生成二维码,村民通过手机扫码就能知晓业务办理流程。在全县450个村推行“综合服务站+裕农通”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政务+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政务办理、金融服务方便快捷,村民足不出村就近办理。
智慧物联助力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兴县”战略,依托银耳产业,加强智能车间建设和管理。2023年底,全县村集体银耳车间将达到220个,“1314”家庭智能银耳车间将达到500户。通过现代农业智慧物联管理系统和环境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车间智能温湿度控制、远程监控,促进银耳科技示范区建设。
盐山县委书记任秋彦表示,近年来,盐山县深刻领会和把握乡村社会治理的要义,系统谋划治理之策,走出了一条“五治”融合路径,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推动了家风、村风、民风改善提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片由盐山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