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江海交融中孕育着绿色希望。
作为全国第14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锚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将凸显滨海新城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恒久不息。
生态优先精心描绘“美丽海湾”
滨海新城是福州新区的核心区,多年前,这里还是人口稀少、基础薄弱的边角之地,“风大、沙多、水咸、土瘦”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福州新区于2018年启动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工程项目。针对区域海洋灾害高发、砂质海岸地貌完整性受损、海岸侵蚀加剧、防护林防风固沙功能降低等问题,滨海新城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托森林城市建设,开展树种生境研究、沙滩修复、湿地外来入侵植物清理等举措,并率先开展全国新区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建设,形成“海滩—防护林—湿地”构成的绿色屏障,构筑起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为一体的福州滨海新城海洋生态安全格局,使滨海新城海岸防护林成为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态屏障和绿色长廊。
“我们整个防护林的建设是与新区建设相协调的,实现了防护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福州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陈悠介绍,截至2022年底,福州新区完成防护林投资约24.5亿元,长度23公里,面积约415.3公顷。同时,率先开展全国新区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可新增碳汇近22.3万吨。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持续系统科学的生态保护,也为福州新区带来了一份份闪亮荣耀。2021年,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同年,在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的“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岸段被选为8个案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在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
此外,福州新区一直将“美丽海洋”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
在海洋环境管控工作上,福州新区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更新升级亿级像素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全省首个“智慧巡滩”APP,组建一支52人的海上环卫队伍,每天开展岸滩保洁,2023年海漂垃圾监测密度平均值同比下降66%。建设潭头污水厂、滨海污水厂等,改造和新建污水管网,全面清查所有入海排放口,逐个提出分类整治措施。目前,福州新区已整治63个直接入海排污口,确保污水不排海。
文旅融合聚力打造滨海盛景
“山、江、湖、海”行云流水勾勒出福州新区的自然生态轮廓。近年来,福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不断集聚文旅、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在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描绘山清水秀的生态和谐画卷。
如今,福州新区滨江滨海文旅产业片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利用海、滩等生态要素,整合现有旅游产品,构建集滨海度假、旅游观光、康养运动、文化会展、滨海休闲、亲子互动、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区格局。
沿着海岸线来到福州新区下沙海滨度假村,1986年度假村落成开放后,作为当时全省屈指可数的海滨旅游地,“东方夏威夷”“南国北戴河”的赞誉曾接踵而来,这片别具风情的海滩让无数游客留下了魂牵梦萦的美好记忆。此后,不知不觉的落寞,逐渐淡出视野的下沙成为不少人心中的遗憾。
为恢复“下沙记忆”,今年“五一”,度假村全面修缮提升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修旧如故的老景观如记忆宝石般复现,吸引了近400万游客前来打卡,沉寂的海滩又热闹起来。
惊涛拍岸、白练滚滚,海浪此起彼伏的翻涌声中,文武砂十七孔围垦堤坝旁的巨型礁石上,两块天然巨石耸立如帆。沿着海岸线,矗立在王母礁上的海螺塔露出洁白壳尾。随着福州新区全力推动福州海滨旅游区规划建设,王母礁周边的基础配套和休闲设施逐步完善。如今的王母礁以碧海蓝天为背景,在潮起汐涌之间,黄色礁岛傲岸而立,老福州人记忆中,充满地域情怀的礁石再次容光焕发。
福州新区沿线长达35公里的海岸,不乏像王母礁、海螺塔这样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色彩的景观。配套以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为游客带来老记忆和新体验。除了壮美瑰丽的人文景观,绿意绵延的生态湿地,也是福州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福州新区海岸线的北侧,闽江河口湿地,这里夏时湖满塘盈、芦苇飘摇,秋冬野鸭戏水、候鸟翩跹。滩涂栈道上、观鸟屋边,前来游玩的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这里是福州的原生性河口湿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驿站。今年,闽江河口湿地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放眼生态条件优越的福州新区,类似闽江河口湿地的美景不止一处。走进福州新区全力建设的福州海滨旅游区核心区,东湖湿地正与闽江河口湿地,形成一南一北两颗“生态明珠”格局。通过生态治理、人工干预和海绵改造,在碧水悠悠的东湖之畔,湿地公园依湖而建,湖海相连、风光旖旎,已成为“新区人”乐享生活的绿色空间。
从下沙蝶变到世界级大美湿地入画来,从新生海螺塔到梅花古镇盛景重现,海滨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持续跃升,福州新区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品质惠民建设现代宜居新城
一张蓝图绘新城,匠心为笔细细书。从滩涂之地到独具“潮”味的现代化新城,福州新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背后是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推动。八年艰辛历程,福州新区始终致力于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高强度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城市发展,交通为先。“当时选择留下,太对了。”居民林大妈是长期居住的福州新区人,当初考虑到交通不便,一家人曾想过搬到福州主城区,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新区不仅交通瓶颈迎刃而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全面激活。
随着地铁、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推进建设,福州新区与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逐步构建起“空港海港、一铁三轨、五横四纵”的高效便捷、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并叠加“海丝”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等综合优势。
产城融合,配套为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全省最大智慧化三甲康复专科医院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和福州市疾控中心等高水平医疗配套,为城市提供有力“医靠”;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福州新区职教城(大学城二期)、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群众路小学滨海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安置房一期至六期建成投用惠及群众5300余户,“租、售、补”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更为新区各园区科研人员、高校教职工、入驻企业职工构建起有力的住房保障。
绿色生态,美好“城”色。长达23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如玉带蜿蜒,累计种植乔木81.51万株;以下沙、王母礁片区为核心的福州海滨旅游区浪漫唯美,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海蚌保护区、温泉资源等构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共同体生机盎然……坚持“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综合治理,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和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沿海防护林带闭环、东湖湿地二期建设、莲花山山体保护、内河水系整治,让福州新区“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生态底色熠熠生辉。
“随着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福州新区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以‘新’为方向,福州新区今后将推动建设产业新区、数字新区、宜居新区、活力新区,着力打造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窗口。”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