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规划

中国城市报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加速昂起

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亮相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0月23日   第 08 版)

  又一个现代化都市圈跃然纸上!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青岛都市圈是山东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以非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国家级都市圈。

  

  《规划》聚焦重点领域,明确7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圈,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怎样的一个圈

  

  《规划》显示,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相比其他已经获批的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有何特点?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邵光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青岛都市圈是以沿海城市为核心的国家级都市圈。目前已获批的都市圈多为内陆型都市圈。

  

  “从空间形态上看,与内陆都市圈完全以中心城市为几何中心不同,青岛都市圈在空间辐射范围上包含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陆地空间形态呈现典型的扇形空间形态。从都市圈的职能发挥上看,相对于内陆型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在突出海洋优势、强化陆海统筹、引领黄河流域腹地发展、推进更大范围对外开放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邵光平说。

  

  此外,邵光平提到,青岛都市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非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国家级都市圈。

  

  “目前已获批的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武汉等都市圈大多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依托的都市圈,省会城市更有利于获得政策倾斜,举全省之力建设都市圈。《规划》的印发实施,体现了青岛在山东省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性作用,有利于探索区域同城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邵光平说。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围绕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圈的空间动力机制,聚力提升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加快推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

  

  青岛都市圈和山东“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中胶东经济圈有何关系?

  

  山东省发改委发布的有关解读文件显示,经济圈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等级或规模的城市所组成的巨大城市区域。在范围和能级上,经济圈均大于都市圈。都市圈对内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对外辐射带动经济圈,是串联中心城市和经济圈的枢纽环节。

  

  将带来哪些利好

  

  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逐步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在邵光平看来,建设青岛都市圈是强化空间动力机制、完善全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布局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

  

  谈到青岛都市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副所长王安将其概括为“三新”,具体而言:

  

  ——新投资。《规划》要求,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这就需要加强圈内各地区交通、电力、通信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比如,仅交通方面就涉及轨道交通、跨市公交、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对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有更高要求。因此,青岛都市圈将成为山东省新基建投资的重点区域。

  

  ——新市场。在外部需求走弱,我国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都市圈可以打破市场分割的局面,有效发挥空间临近优势以扩大市场规模。未来青岛都市圈通过高效配置周边资源,提升城市衣食住行等全产业链的服务供给能力,将形成更为强大的内需市场,激发消费活力。

  

  ——新动能。发展都市圈将带来产业和人口等要素的集聚,从而能够以比较强的力度形成创新创造力。预计青岛都市圈会聚集更多的人口,进一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和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规划》重磅发布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添动力。按照政策指引,未来卡奥斯COSMOPlat将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作用,以持续的科技突破与产品创新,助力青岛都市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带动区域转型升级。”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政府公共事务总经理官祥臻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卡奥斯COSMOPlat是海尔基于近40年制造经验,打造的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核心、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为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提供基于场景生态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已连续五年蝉联国家级“双跨”(跨领域、跨行业)平台榜首。

  

  《规划》提到,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工业互联网先行优势,建设一批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开放产业场景,打造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高地。

  

  官祥臻介绍,卡奥斯COSMOPlat与青岛市政府联手打造了全国首个政企共建、市场化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卡奥斯COSMOPlat以及第三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2022年末,该平台已赋能青岛企业4500余家,新增工业产值超300亿元。

  

  如何携手出圈

  

  《规划》提出,到2030年,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协同创新高效、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展望2035年,青岛都市圈同城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聚焦重点领域,《规划》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强化产业发展分工协作、促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7项重点任务。

  

  以强化产业发展分工协作为例,《规划》提出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经济新高地。构建梯次互补的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滨海海洋经济带、青烟先进制造产业带“三带”产业发展格局。

  

  王安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7项任务聚焦青岛都市圈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问题短板,多措并举,措施细化,将有利于促进青岛都市圈各类资源的集聚整合,推进总规各项战略方针和指标的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后发的青岛都市圈,仍面临多重考验。

  

  “青岛都市圈总体上还处于成长阶段。”邵光平认为,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青岛辐射带动能力、城市间分工协作水平、交通通达深度和公共服务便利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战略节点承载能力尚需进一步增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应加强都市圈同城化协作水平和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必须重视区域利益,要打破常规,创新合作机制,塑造都市圈发展合力。”王安建议,通过成立联合合作委员会等方式,探索建立都市圈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财税政策配置,联合招商、共同开发的产业发展机制,以及产业转移承接地间经济指标分算机制,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调动各主体参与都市圈建设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产业协作方面,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科教创新资源的协同,加快培育跨区域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