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加盟,便利蜂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日前,便利蜂官方发布了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宣布招募“委托型伙伴”,这意味着此前一直坚持直营的便利蜂也正式开放加盟渠道。
便利蜂以24小时新型便利店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零售企业而自居,经历急速扩张后的急速缩水,终究走上了开放加盟的“老路”,难道便利店的行业发展尽头依旧是加盟?在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的当下,便利店的破局之路是什么?
从急速扩张到缩水便利蜂亟待破局
知名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曾高呼“只做直营,不做加盟”,如今却放下身段,悄然开放加盟模式。
目前,打开便利蜂小程序,会收到写着“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邀请函”的弹窗,点击了解便可看到加盟模式的具体信息。目前,便利蜂只开放了“委托型伙伴共赢”形式,即总部提供店铺、装修、设备,加盟商投入品牌使用费5万元、保证金15万元、培训费1万元,加盟商需与指定的辅助人全职进入店铺工作,不得有任何兼职。
此外,便利蜂还另有“带店型伙伴”加盟方式,要求自行负责店铺、装修,便利蜂只提供设备,要求自有资金为65万元左右,但该模式目前尚未开启。不论何种形式,便利蜂总部均会提供经营指导、商品开发、店务系统、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会计服务。
然而,回溯便利蜂的成长史,自2017年2月在北京开设首家线下门店起就始终坚持直营模式。毫无疑问,自营模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统一管理资金、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直接赚取较高的营业利润,同时优化其算法模型。创立之初的几年内,便利蜂深受资本青睐。经梳理,2017年2月,便利蜂获得斑马投资3亿美元A轮融资;2018年10月,腾讯投资和高瓴资本战略投资便利蜂,分别持股8%;2020年5月,便利蜂获得数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和投后估值未披露。此后,便利蜂再无融资消息。
彼时,在资本加持下,便利蜂急速扩张,2020年底,便利蜂门店数量就已突破2000家,更是放言,公司将于2021年开启高速扩张模式,2021年的门店数量将突破4000家,到2023年将达到1万家并跻身中国便利店行业第五名。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便利蜂当年的豪言壮志并未实现,反之迎来了急速缩水。2022年,便利蜂内部还提出了“冬眠计划”,即让部分门店、运营、供应链等板块暂时“静默”,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中国便利店TOP100》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便利蜂的门店数下降至2005家,在中国便利店品牌的排名也从2020年的第10名下滑至第15名。
开放加盟合乎常理但仍存挑战
与互联网行业轻资产不同的是,零售行业本就属于重资产。便利蜂的全自营模式是业内成本投入最高、最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而成本问题是横亘在所有便利店面前的大山。
早在2022年,便利蜂提出“冬眠计划”时,就有业内人士预言:“不开放加盟,资金流转会出现较大问题。”
对于便利店而言,加盟、融资、店面快速盈利一般是资金的三大来源。如今,便利蜂早期的融资光环早已退却,此前便利蜂疯狂扩张线下门店,也让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而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又加剧了其经营困境。
据《2022中国便利店TOP100》的数据,排在便利蜂之前的14名中,美宜佳、天福、7-ELEVEN等多个便利店早已开设加盟业务。
如此看来,便利蜂开放加盟似乎合乎常理与商业逻辑。“便利蜂开放加盟模式可以实现扩大市场份额并加速发展。”资深零售业从业者于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开放加盟后,可以让更多的加盟商加入,快速开设更多的便利店,增加品牌曝光度,提高销售额。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便利蜂开放加盟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当下,中国的新生代人口红利已发生了变化,新生代的消费思维与行为一直倒逼整个零售业的创新升级。因此,在当前的市场与时代背景下,便利蜂放开加盟可以让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在短时间内补齐,如果不这样布局,便利蜂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开放加盟也像一把双刃剑,多数从业者认为,开放加盟后,便利蜂也将面临加盟商管理难度增加、品牌形象控制困难等问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便利蜂曾经尝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管理自营门店并拓店发展,但效果不佳。“折扣店的兴起让便利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便利蜂的供应链体系、连锁管理能力、单店的个性化运营、便利店组织等方面都有待提升。”庄帅说。
连锁便利店如何勇立潮头
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新兴产业崛起、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消费需求早已实现从温饱型向品质型的跨越。便利店作为民生所需,以“稳定供应,保障需求”的责任担当成为当下重要的零售业态。
而我国便利店的销售额和规模也正不断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毕马威共同发布的《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从2019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3834亿元;2022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3.2万家增长至30万家。
现阶段,包括便利蜂、罗森、7-ELEVEN等在内的便利店先锋企业都面临着跨行业竞争考验,比如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以盒马、叮咚买菜为代表的社区电商等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客源分流的效应;再加上,消费者消费观越来越趋于理性,单纯靠价格战等策略已经很难让连锁便利店勇立潮头。如何破局不仅是便利蜂要面临的核心考验,更是整个行业要思考的问题。
有人曾戏言,便利店的尽头是加盟。对此,于敏并不否认,在其看来,这种说法是指加盟模式在便利店行业普遍存在,便利店作为零售业的一种形态,具有经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吸引了很多创业者选择加盟经营。“但便利店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以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同时,便利店还需要关注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竞争力。”于敏说。
“选择加盟模式并非是所有便利店必然的发展路径,实现长久发展的关键在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便利店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产品品质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其次,便利店还应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如引入新鲜食品、支付体验的创新等,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便利店可以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精准营销等。
洪勇进一步表示,便利店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跨界联营,共同拓宽市场空间。例如,与快递公司合作开展代收代发业务,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外卖服务等。同时,便利店还可以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积极参与本地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