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全域党建·秦皇岛市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海港区:党建业务互促共荣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18 版)

  秦皇岛市海港区智慧海港综合指挥中心。

  秦皇岛市海港区,外卖骑手在文化路街道人民里社区爱“新”驿站内休息充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聚焦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安排部署,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主线,围绕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着力构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互促共荣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责任共担打造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海港区坚持明晰各级责任,打造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区级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常委会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城市基层治理方面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领导带头调研,区委常委分包联系街道,先后为街道社区协调解决办公用房、共驻共建、居民需求等问题120余个,示范带动各部门履职尽责。聚焦提升街道统筹协调、社区兜底管理、延伸治理手臂、融合新兴领域等方面,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文件10个,持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系统性、规范性。

  

  街道统筹协调。以街道改革为契机,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赋予街道“重大决策建议权、综合指挥调度权、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权”,全面提升街道在处理辖区事务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向街道划转事业编制469名,选调工作人员150名,为街道定责98项、赋权154项,真正实现基层的事情基层办,基层的事情有人办、有权办。在全区开展示范街道、社区创建活动,选取东环路街道全部12个社区、其余街道各3个社区打造示范社区,累计建成示范社区39个,占比39.8%。

  

  社区建强堡垒。常态化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向区委提级述职活动,区级领导直接深入一线现场练兵,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竞演比拼,帮助他们补短板、促提升。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党组织书记本科以上学历达59.2%,“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8岁,社区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完成5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攻坚行动,总面积增幅达到55%,有效改善了社区工作环境。健全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人均薪资达5500元/月,1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编制管理,有效激发社区工作者活力。

  

  创新工作理念搭建科学高效的治理平台

  

  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治理难题,海港区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主城区实际的特色之路。

  

  做实“多网合一”。将应急、环保、计生等各领域基层网格整合为941个“全科网格”,依托智慧海港综合指挥平台,搭建集指挥调度、数据应用、风险预警、应对处置等功能于一体,区、街道、社区三级贯通的网格智慧平台,同步研发网格员“随手拍”APP小程序,形成“自下而上报送信息”“由上至下指派任务”的“一小时响应体系”。去年7月试运行以来,4个试点社区累计解决民生问题1504件,网格事项运转处置率100%,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5%以上。

  

  建强网格队伍。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723名社区工作者、213名在职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吸纳社区党员、热心群众、业委会成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全覆盖建立941个网格党组织。常态开展网格员“穿楼进户”活动,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容环境、公共秩序、困难群体等方面问题,明确“4+N”的工作职责,重点突出网格员“发现问题和报告问题”的核心作用和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前台”的功能定位,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完善运行机制。制定下发《海港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问题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考核办法和网格化管理等各项制度,在楼栋、单元入口显著位置公布网格编号、区域范围和网格员姓名、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网格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深入推进网格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依托5个社区书记工作室实施网格员“青苗培育”计划,每季度开展“全科网格员”技能比武,有效提升能力素质,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共驻共建的治理合力

  

  海港区完善社会参与制度,充分调动各街居范围内治理资源,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动力向复合动力跃升。

  

  “双报到”推动力量下沉。试点研发“双报到”在线管理平台,吸纳市区两级69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9万名在职党员干部向社区报到,常态化下沉网格开展志愿服务8840场次,4339名在职党员认领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有效充实了基层力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席会”聚合辖区资源。在街道、社区全面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兼职委员制度,累计吸纳484家企事业单位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选聘457名各领域代表担任兼职委员,建立“四定一发挥”工作机制,各街居定成员单位、定议事内容、定议事规则、定考评方法、促进发挥作用成效,初步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凝聚起协同治理整体合力。

  

  “新群体”激活共治动能。持续打造茂业、金茂大厦、世纪港湾等商圈楼宇党建示范集群,举办政企对接会、减税降费政策解读会等服务活动31次,助力企业走出经营困境。金茂大厦12名党员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积极认领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自觉投身创城创卫、疫情防控等工作。积极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成功承办全市党建带群建·暖“新”在行动现场推进会,128名责任心强的快递小哥被聘为“基层治理信息员”,变身城市治理“合伙人”,共治力量不断充实。

  

  促进成果共享提升服务民生的治理效能

  

  海港区着眼实质实效,把城市基层党建融入到中心工作、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大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畅通社情民意。构建“五链五群”管理模式,采取“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单元—居民”架构,逐级建立微信群,在居民中选任单元长、楼栋长,每天发布生活、政策信息,收集、协调、督办、反馈群众意见,让微信群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各街道累计建群2.5万个,居民入群率超过80%,切实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释放“微治理”大能量。

  

  提升自治水平。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搭建“小院议事厅”“网格议事厅”等社区议事平台109个,创新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和“文明居民积分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1.6万名居民在线注册,开展各类文明积分活动3600余场次,总参与人次达到4.5万,活动总积分20.2万分,有效推动群众对社区事务从“站着看”到“跟着干”,进而“自己管”。

  

  破解物业难题。积极推行“红色物业”,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指导69家物业公司建立党组织。其中修多物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获评全市两新组织中唯一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红色业委会”组建,明确业委会人选“三优先四选五不选”标准,已成立的50个业委会中,党员业委会成员131人,占比45%,推动物业、业委会有效融入城市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