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档,“破纪录”成为全年电影行业的关键词,为电影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7时,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78亿元,超过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177.79亿元的成绩,创历史新高。
暑期档电影涵盖了剧情、动作、动画、悬疑、喜剧、科幻等多种题材,为观众带来一场饕餮大宴:《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彰显文化自信;《热烈》《八角笼中》反映出时代精神与风貌;《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关注现实热点,形成口碑效应……截至目前,暑期档票房前六位均为国产电影。
国产片的强势崛起,营销手段的花样翻新,电影市场逐渐向线下场景延伸,电影文化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新机遇。
国产片强势崛起内容供给更多元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在《长安三万里》的观影现场,观众通过高适与李白的人生际遇,见证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耳熟能详的诗歌与剧情巧妙融合,引起强烈共鸣。据悉,许多观众在观影现场背起唐诗,许多父母带着孩子上起了别出心裁的“语文课”。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采用三部曲连拍的方式,深入探讨人伦、善恶、权力等经典文化母题,谱写蔚为壮观的神话史诗。据了解,剧组还组织演员训练营,为素人演员们设计了24周的课程,每周六天,每天10小时。独具一格的培训机制,大规模的特效应用,为业内输入源头活水同时,也让电影工业走向新高度。
《孤注一掷》则是取材自社会火爆议题网络电信诈骗,采用多视角、多线叙事的手法,揭露诈骗产业链,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商业性和话题度双丰收,斩获极佳票房成绩。
国产片的崛起已势不可挡。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23日,今年暑期档已有2部影片《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票房突破30亿元,这也是影史首次暑期档内有2部票房30亿元以上的影片。
许多有良好IP基础的好莱坞大片却折戟沉沙。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24日,《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映42天,票房3.47亿元;《夺宝奇兵:命运转盘》6月30日上映,仅2392.1万元票房。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为什么能迎来强势爆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红利提振了电影市场的信心。
据悉,5月23日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公告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该利好政策覆盖整个暑期档及国庆档。
“当前的电影市场内容供给出现欣欣向荣的趋势。今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对电影审查的时间与节点等作出巨大调整,并对近半年上映的电影提供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刺激了电影生产、内容上映。”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元化的内容供给,为观众营造一场视听盛宴。“当前电影市场内容供给出现多元化趋势。不仅有传统历史题材、热门IP改编的剧情片,还有涉及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的影片。科幻、悬疑、动作、动画等不同题材也都得到了充分开发,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这种多元化供给趋势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内容。”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聚焦现实主义电影市场发展更平衡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至今,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吃“套路”了。
进口好莱坞大片的模式化“套路”,观众早已审美疲劳,在暑期档的声量越来越小;“流量+IP”的粉丝经济模式在电影市场玩不转,观众更加关注好本子、好演员与真诚的制作;电影营销的方式也产生变化,除了点映与路演之外,短视频先行与多平台热搜也在为影片制造声势,客观上扩展了电影大盘。
不再执着于“一招鲜吃遍天”的固定范式,国产片正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中开花结果。“现在的电影观众会更加注重内容,而不是导演的名气或者是主演的流量。”向凯认为,电影内容生产者需要狠抓内容,适应中国电影观众的成长与中国电影消费市场的变化。
此外,电影营销的手段更加贴合新媒体时代。“有别于以往发行端走访院线从而宣传和提高排片,今年暑期档电影用好了互联网效应。占据暑期档高位的国产片,无一不是占据社会话题热点,发挥舆论巧力,打造现象级观影热潮,并实现了轮番接力的效果。”商业及战略管理专家、她力量创始人兼CEO卢步云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长远来看,暑期档的繁荣会如何深刻地影响整个电影产业?“暑期档的成功对未来档期存在深远利好的趋势,包括中秋档、国庆档、元旦档和春节档。这些上映电影的成功,为未来档期上映的电影增加了信心。”向凯说。
“暑期档的火爆,可以促使未来重磅档期甚至整个电影产业趋于繁荣。其成功带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电影市场的信心,将激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发行和营销中。”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电影行业遵循“二八定律”,两成头部影片创造八成票房。近年来,头部档期、头部影片的巨大“虹吸效应”已经在票房市场造成了一种极致分化的现象,但是今年暑期档电影内容供给百花齐放,腰部电影涌现,头部影片对票房的统治有所缓解。
“今年暑期档电影的题材、类型、样式都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不仅有头部电影,还有更多腰部及中等成本电影,电影市场发展更加平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走向电影强国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受税务风波、资本退潮、流量造假等负面事件影响,加之监管政策频频推出,影视行业持续低迷,“影视寒冬”也让行业预期跌至冰点。
否极泰来。2023年春节档,《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头部影片大爆,实现开门红。近日,百花齐放的“最强暑期档”让行业迎来确定性复苏。
但是,电影不能只凑头部档期,让观众选得眼花缭乱;却在平常出现“片荒”,让观众无片可看。“我们也希望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不一定要在某个节假日凸显,在常规的时间段也应有好的票房收益,实现优质内容供给常态化。”向凯表示。
此外,电影在丰富观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拉动线下消费场景,推动经济社会复苏。
“电影市场的繁荣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影衍生品、旅游业、影视衍生旅游等。”张雪峰说,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观众关注也会激励更多优质影片的创作,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兴盛和繁荣。
“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也为旅游、文创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合作和发展的机会。例如,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展示西安的历史人文之美,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影视+旅游’的模式。”柏文喜表示。
优质的内容供给,日渐成熟的电影工业,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与观众,我国又向“电影强国”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现在票房的含金量更高了。今年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它填补了好莱坞电影留下的空白,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很多影片是过去几年积压的库存,我们还需要创作更多高质量的新影片,实现新的生产力的释放,实现电影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实现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增长。”饶曙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