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来看你了”

■周天红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7月03日   第 16 版)

  “我来看你了。”一听这话,村里人就知道是马三爷来了。这是马三爷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听起来多朴实、多亲切、多温馨呀。

  

  马三爷住在村子西边的老黄桷树下。在村子里,马三爷是能人,他干过石匠、学过木匠,能编背篓子、箩筐、簸箕,会造竹椅子、木板凳、石水缸什么的,就连那土灶头、石猪圈等大件活都能拿得下。值得一提的是,马三爷还是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大山梁子从白合场去过县城的。

  

  马三爷对年少的我说:“别老提那事儿,我去县城那一趟,是吃了大亏的。”“你吃什么大亏哟,还不是你那句‘我来看你了’把事情给摆平了吗?”我接话道。

  

  当年,马三爷跟着他老舅去县城工地上干活。那活虽说是搬水泥、抬砖头、打钢筋,尽是下苦力的事,可是挣钱呀。老舅一五一十地跟马三爷说:“计件算钱呢,一天干下来能挣二三百元大票子,多好的事啊!要真干好了,两三年干下来,还不把家里的老房子推倒了修成砖房洋楼呀!”老舅一通天高地远的话说得马三爷半夜里做梦都笑醒了。既然是好事,那就干呗。在城西头那个工地上一个月干下来,马三爷算了账,钱是真不少呀;两三个月干下来,钱就更多了;大半年干下来,钱的数量已经很可观了,但仍只是一把账。

  

  包工头说:“要什么钱呀?老板还差我一大把钱呢,我拿什么给你们开工资呀?”一大群人把包工头堵在工棚里就为一个事儿——要钱。都快到年关了,谁不想拿钱回家呀?大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一摊子事儿等着用钱呢。就这样,人们着急了,开始诉苦、骂街、摔东摔西。马三爷不干那些事儿,他就在工棚外的钢管子堆上坐着抽烟。包工头趁着上厕所的空隙,翻围墙跑了。马三爷紧紧地跟在包工头的后面,一直跟到包工头的住处。

  

  包工头看见马三爷,一惊。马三爷说:“别怕,我来看你了。”

  

  就这句话,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马三爷和包工头拉近了距离,唠起了家常。马三爷把自己家里的情况慢慢地、细致地给包工头说着,比如老人要吃药、娃儿要读书、家里的墙头都倒了半边等,说着说着,差点把包工头说哭了。马三爷那工钱,当然是顺顺当当地要着了。

  

  “我来看你了。”这句话,多好呀。

  

  白合场东场口上的肖大有,那是出了名的横。肖大有早年干过搬运工,力气大哟,在粮站给大货车上货,据说一次能扛动100多公斤大麻袋子——这牛劲儿,哪个敢惹?肖大有在白合场的场口上开着收购竹片的厂子,那生意火着呢。肖大有的大舅哥在县城最大的纸厂当头儿,肖大有的货送过去随到随卖,他自己不差钱。但肖大有却差着不少人的钱——乡亲们挑竹片卖给肖大有,就只得两个字:记账。不卖给肖大有也不行呀,白合场方圆10多公里地界,就肖大有一个竹片收购点。你不卖给他,除非再走5公里路,将竹片挑去观音沱。这样的话,用村里人的话说,那就是把“豆腐盘成肉价钱”了,不值当。卖竹片,还得卖给肖大有;钱呢,等着,三五个月或更长时间算一回账。

  

  马三爷往肖大有的收购点卖竹片都卖了大半年了,几乎一天没间断过,那账呀,都记有小半本了。这一天,马三爷又来了,肖大有说:“要卖就卖,不卖就挑起走人,不要挡着别人。”马三爷温和地说:“我不是来要账的,我来看你了。”这话一出,肖大有顿时没那么横了,呆在原地不知说什么好。原来那阵子,肖大有真遭了祸。前几天,肖大有拉着两大车竹片去县城的半道上过瞌水垭口时,车翻了,两辆大车的货全倒进了山沟里;车毁了,两个司机住进了医院。

  

  “你能来看我,说明你真把我当人看呀。这年月,谁还把我当人看呢?我知道,自己到处差账,大家都把我看成白合场最大的恶人了。但谁还没个苦处和难处啊,生意都不好做啊!”肖大有颇为不好意思地低声说着,“马三爷呀,谢谢你的理解和关心。这样,无论我这儿出了多大的事儿,你的账,我立马结清。”

  

  “我来看你了。”马三爷一句话,不但要到了账,还和肖大有结成了儿女亲家。从此,肖大有脱下了“蛮横”的外衣,学着马三爷真诚、平和待人,收购竹片一单一结且当面结清,再没欠过账了。这样一来,肖大有的竹片收购生意便更红火了。

  

  “我来看你了。”马三爷这句话,管多大的用呀!

  

  虽然人们天天总说话,但话该怎么说、说什么,就大有讲究了。村里人有时会对某人说:“一句好话从你嘴里说出来都能气死人。”乡下人读书不多,可要是论起说话来,那是很讲究的。我老家那个村子,逢年过节要说什么话,见了亲戚朋友进门要说什么话,见了长辈要说什么话,这些那些的,都是有讲究的。否则,人家背地里就要议论你:“这娃,没老没少的不懂礼貌。”一旦给你扣上一顶“不懂礼貌”的帽子,那就麻烦了——男娃子不好娶到媳妇,女娃子不好嫁人;还有,可能就没多少人愿意跟你家打交道了,即使你家的大门再气派、院子再宽敞,也真成了“孤家寡人”。

  

  “我来看你了。”马三爷这句话,听起来就让人舒服。村东头两婆媳正吵架,村西头两邻居正为一点猪拱白菜鸡吃米的小事闹嘴,后山李老四正和张老三为田边地角起的纠纷骂个脸红脖子粗……“我来看你了。”马三爷说着话一上场,气氛一下子就缓和多了。好话好说,缓和了气氛,坐下来再说事儿。大家心平气和的,有理说理,有事儿说事儿,一切都好摆谈。“都是乡里乡亲的,没什么你死我活的矛盾,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小事,了了。”马三爷是村子里有名的“中人”和事佬,大家都服他。

  

  如今我已离开老家多年,每当遇到事心里犯急的时候,总会想到马三爷的口头禅:“我来看你了。”眼前便一下子浮现出他温和的神情、宽厚的笑容,心态便立马平和了下来。我知道,一句话、一个人、一个村子的记忆,会永远守护好我澄澈、平静的心灵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