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全域党建·咸阳市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陕西省咸阳市:

党群服务零距离 温馨家园不打烊

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6月05日   第 19 版)

  咸阳“城市会客厅”——俯瞰咸阳湖及周边区域。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是联系服务群众、夯实治理根基、凝聚党心民心的有形战斗堡垒,在群众心目中代表着党的形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处背街、布点偏僻、空间狭小,不便开展活动,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和社会治理需要。陕西省咸阳市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于2020年5月启动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升计划”,对“背街小巷无阵地、临时租赁借阵地、地方狭小老阵地”进行整治,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色阵地”,建设开放式、共享型、多元化便民利民惠民综合体,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系统谋划

  统筹资源建起来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涉及规划、地方、资金等问题,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如何把各类资源统起来、把各级各部门主动性调动起来,是摆在咸阳市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咸阳市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成立由组织、发改、民政、住建、自然资源、城管等8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定期研究会商,协同推进落实。

  规划先行。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在每年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中有计划列入;全面摸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状,根据社区大小、人口数量、区位特点,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的布局、面积、功能,“一街一策、一社一策”提出工作方案;对布局不合理的党群服务中心提出迁建方案,对面积不达标的提出扩建方案,对功能不完备的拿出提升方案,对阵地缺失的按照建设“15分钟服务圈”要求,由规划部门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处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提出新建方案,绘制红色地图。

  整合资金。资金是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头等难题。咸阳市坚持不等不靠、自己动手,按照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完善功能的思路,提出“财政为主、集体为辅、社会补充、捆绑使用”的资金保障方案,争取市级财政债券专项资金1800万元,民政部门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4300万元,平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资金2000万元,同时撬动其他社会资本8500万元,为提升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调度。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一季一督导、一年一通报”,对推进较慢的下发“提醒函”,督促落实、加快推进;对个别建设用地紧缺、移交矛盾多的,分批召开协调推进会协商解决,确保阵地建设落地见效。

  “五个一批”

  分类施策促提升

  咸阳市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书记项目”“民生工程”,由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配合,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一社一策”分类实施。

  新建一批。对没有阵地的,一律按照室内不低于500平方米、室外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选址新建,建设用地召开专班会议协调解决,每建成一个由市、县财政补贴20万—50万元,目前已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4个。

  移交一批。对市场开发配套不足的、国有企业移交的社区,结合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与相关企业协调沟通,在不改变权属的前提下,按照共建共享模式,累计协调解决国有企业移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1个。

  划拨一批。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达标,但辖区内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用房的,通过统筹划拨的方式,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解决了2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达标的问题。

  改造一批。对设施陈旧、面积不达标的66个社区,就地发掘包装老旧废弃场所和厂房,进行改建、扩建,为闲置用地重新赋能。

  追缴一批。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移交配建公共用房的,由民政部门联合住建、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依法追回8个新建小区的4200平方米公共用房划归社区使用;同时,对城中村改造、涉及拆迁等目前无法建设的社区,采取租赁方式兜底解决,确保不留白、不断档。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提升至91.2%,走在全省前列。

  优化功能

  服务群众“零距离”

  让党员群众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是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目标。咸阳市按照简约、庄重、便捷、温馨的理念,坚持“一社区一特色”“一区域一品牌”,不断提升和完善功能,不仅把党群服务中心的“面子”做好、“硬件”配足,更把“里子”做实、把“软件”建好。

  统一标准,管理规范化。制定《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标准与管理规范》,整合党务、政务、服务功能,统一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党性体检中心、新时代大讲堂,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结合辖区不同群体特点,灵活设置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党建书吧、心理关爱室等功能空间,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推行“一站式”办公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将13个部门106项审批事项下沉社区,完善自主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一体机,大力推动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统一编制社区工作“全岗通”、居民办事“百事通”工作手册,明确服务事项的受理依据、办事流程和咨询方式,让干部人人会操作、群众个个看得懂。社区工作者严格落实坐班值班、代办服务、错时上下班制度,为群众提供“菜单式”“预约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能办所有事”。

  突出特色,区域品牌化。鼓励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人文特色,按照场所规范、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标准,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群众认可的党建标志,统一标识、统一布局,培育形成了“心心秦家”“为民渭城”“星火槐里”“同心三原”“泾诚驿家”“彬彬有礼”“马栏·党旗红”“淳风化雨”等党建工作品牌,实现“一县一品牌、市域全覆盖”,有力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如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遍布咸阳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延伸服务触角,在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等人口聚集地建成党群服务工作站352个,配备饮水机、微波炉、便民服务箱等设施,采取“7+X”模式,向群众提供手机充电、快递存取、困难救助等免费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搭建平台,服务最大化。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关爱就跟进到哪里”。采取“公益+市场”模式,通过资源换服务,引进“不老帮”“喜滋滋”“爱尚秦”等98家社会组织进驻,为群众提供物业接管、家政服务、卫生保洁等专业化无偿或低偿服务。

  聚焦“吃住行医育护”重点需求和“一老一少”重点群体,灵活设立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云医院、“四点半”课堂、法律援助室、妇女儿童心理关爱室等,在有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青年创享空间、老兵之家、小薇书吧、小滨工坊、小味当家等个性化特色服务场所,满足不同群众服务需求。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向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能歇脚、渴能饮水的暖心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更多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