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旅游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

组建康养区域联盟 擘画文旅协同蓝图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15日   第 23 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城区风光。
  马楠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沙湖生态旅游区景色宜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塞上江南,蓬勃发展。

  突破“单打独斗”,宁夏回族自治区携手西北各省区构建康养旅游区域联盟,共同打造大西北文旅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近日,在第二届大西北文旅高峰会上,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的“大西北康养旅游联盟”成立。联盟旨在搭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之间文旅康养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发展路径、模式和策略,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机制,创建联盟品牌,打造优质文旅康养目的地,构建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康养旅游,何以看好西北?颐养宁夏,又将如何发展?

  加强合作

  共促西北文旅大发展

  舀一瓢盐湖的卤水,揉一把戈壁的风沙,携一朵高原的格桑花……品味西北之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西北有着多元化、多样化的地理形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西北旅游综合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没有占据优势。

  如何把大西北打造成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目的地?答案显而易见:优势互补,汇聚合力。

  早在2021年,宁夏等省区就联合发布《大西北文旅高峰会倡议书》,共建大西北协作平台,共推大西北旅游IP金字招牌,共筑大西北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年来,宁夏持续落实“引客入宁”奖补措施,打好宁夏旅游护照和宣传营销等利好政策“组合拳”,积极推动与陕西、甘肃等周边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共同出台刺激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精品线路,通过区域文旅品牌塑造,有效带动了大西北整体文旅消费水平。

  如今,大西北区域旅游合作纵深不断推进。“西北五省区共同发起成立文旅康养旅游联盟,这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探索实施跨区域合作的有益尝试。宁夏作为主办方愿与各省、自治区一道,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共同开创文旅康养产业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执行院长王磊表示。

  “大西北文旅高峰会的举办,加强了沿黄各省区在旅游产业的联系,同时使宁夏摆脱了在发展康养旅游产业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面。”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文旅局局长马晓勇说,大西北康养旅游联合,不仅做到了旅游资源互补,将打造康养旅游不同的经验相互分享,还可以达到客源互送的目的,实现各方共赢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进行文化互推工作,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交融氛围,使文化交流更便捷,有利于推动康养旅游提质增效。

  “联盟将有效整合健康、养老、养生、康复、理疗等产、学、研、养各方资源,集聚优势,通过不断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大西北健康产业发展和技术运用。同时支持建立各省康养基地,由各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推荐,由联盟统一授牌,共享信息资源。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全面推进我国西北地区康养产业跨越式发展。”王磊表示。

  发展特色

  打造康养旅游大品牌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虽然地域面积为西北省份最小,但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环境得天独厚,优在人文浸润、养在药材道地。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宁枸杞历史文化4000多年,种植栽培历史600多年,是世界枸杞正宗原产地,也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拥有“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年均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13万吨、50亿元。

  近年来,中卫市中宁县积极打造“中华杞乡康养中宁”文旅品牌,大力发展以枸杞产业为核心、以生态民宿为主导的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培育了“宁夏红”“早康”“杞滋堂”“玺赞”等自主知名品牌60余个,“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90.3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打造枸杞核心景区为点,生态民宿为线,枸杞康养产品为面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中宁县举办一年一届的枸杞产业博览会和乡村旅游文化节,将黄河文化、枸杞文化等多样文化有机结合,逐步扩大枸杞品牌对外影响力,助推枸杞康养旅游发展。

  与中宁县独特资源禀赋不同的是,六盘山下的固原市泾源县的生态底色更为明显。

  近年来,泾源县创新开展“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森林康养”“旅游+农业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打造绿色名片为目标,坚持植绿增绿并举,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造林58万亩,生态底色更加鲜亮。

  同时,泾源县坚持“富绿”与“富民”并进,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思路,大力发展林草生态经济,累计栽种以黑果花楸为主的经果林31万亩,有力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泾源县生态旅游优势日渐放大,效益日益彰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022年该县接待游客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亿元,还荣登“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榜,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景区和休闲空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宁夏康养旅游产业的外延也被不断扩展。宁夏近年来立足黄河文化资源、温泉资源、山地资源、枸杞资源以及葡萄酒等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乡村康养、中医药康养,将葡萄酒、枸杞、滩羊等优势特色产业嫁接融合,打造出了许多“出圈吸粉”的特色文旅IP;同时,还融入医养、游养、膳养等新业态,打造了沙漠康养旅游度假区、黄河民俗生态康养村、南华山森林康养基地等新场域。

  吴忠市围绕“黄河金岸·水韵吴忠”,打造黄河金岸亮丽生态城市、特色美食和健康休闲城市;中卫市围绕“沙漠水城·云天中卫”,创新形成大漠星空、度假康养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宁夏积极推动各中心城市突出地域特色,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积极推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

  探索智慧康养新路径

  “大西北地区不仅在文旅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整体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于算力、资源、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部分,也具有一定内生优势。基于在未来基础设施层面的优势,大西北康养旅游也可以打造出智慧旅游的在场化优势。”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专职副学部长、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表示。

  智能坐便升降机、助浴宝、智能护理一体机……宁夏石嘴山市谋划实施智慧康养2.0能力提升项目,建成智慧健康养老体验馆和家庭养老床位样板间,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问题。

  除了场地和智能化设备的优势,石嘴山市积极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五社联动”机制,先后组建多个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实施公益创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各个服务站点对辖区老人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服务,重点对高龄和不能自理的空巢独居老人定期入户,让老人遇事“叫得应”“走得进家门”,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及社区老年群体居家安全性。

  与此同时,石嘴山市还与多个城市合作,探索“旅居式养老”新业态,促进跨区域旅居康养破题提速。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区内外“候鸟式”旅居养老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颐养宁夏幸福中国”医养康养品牌,同步推进春夏秋三季区内南北互动的旅居养老,挖掘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增速。

  提及大西北康养旅游联盟推动科技主导的康养旅游场景构建任务时,王磊说:“联盟将积极借鉴我国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探索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及策略,通过新技术优势搭建链接家庭、社区、旅游目的地以及照护机构的资源共享平台,在有效服务、高效服务、个性服务上做足文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一步提升康养旅游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