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特色办学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普职融合”让学生成长就业有更多选择

吴学安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15日   第 20 版)

  100门职育课程进中小学、职普校长教师交流、职校在中小学设置实践平台……近日,有媒体报道,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职普融通从“试水”到“交融”,逐渐形成职普协同育人良好局面。职普人才交流,不仅仅是让普教干部职工了解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课程建设、专业设置等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实现“破冰”,真正打通了职普融通的“任督二脉”,汇集职普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新的教师成长平台,构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新的职业教育法自去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是该法实施25年来首次“大修”。修订后的职教法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改为“协调发展”,明确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让更多人升入普通高中,促进职普教育平衡与协调发展,还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那就是职普融通,办综合高中。

  所谓“普职融通”,是指由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携手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崭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职业教育虽被定位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并列的类型教育,但在现实中,一直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是把升入普通高中作为首选。

  随着时代发展,“普职分流”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畅通的语境下,“普职分流”意味着进入中职学校而非普通高中就失去了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中等职业学历,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已从就业教育为主转向以升学教育为主,“普职分流”极易偏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定位。

  毋庸讳言,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是必然趋势。建设综合高中促进“职普融通”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普通高中的文化知识,还能同步学习职业学校技能。

  完善“普职融通”,既缓解家长的分流焦虑,又是发展中职教育最适合的方式。为此,需要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建设试点学校,让更多的学校参与“普职融通”试点教育。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把更多高中办成综合高中,在高中学校开设普高课程和技能课程,并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解读好“职教高考”方针,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普职融通”带来的实惠,取得他们的认可,形成支持“普职融通”的良好氛围,助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驱动下,在区域高中阶段教育现状与困境倒逼下,各地竞相开展普职融通试点。从现实看,中考后的“普职分流”模式,由于职业教育存在“低人一等”的现实问题,导致“分流”变“分层”,很多家长的“中职恐慌”由此而生。因此,探索“普职融合”新模式的同时,还要实现中职与高职的纵向畅通。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并在大学阶段推进普职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高校,这才能让“普职融合”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