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基层消防科学减负 让群众需求“呼有所应”(察言观社)

戴先任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15日   第 02 版)

  摘蜂窝、帮开门、救宠物……这些社会救助中常见的小事,却成了119热线整日面对的难事。一边是难以推辞的群众求助,一边是“非紧急占大警力”问题日益凸显。面对统筹群众利益无小事和消防救援主业之间的关系,科学减负的改革破题之路如何走?

  当前,“有困难找消防”成了老百姓的共识,诸如救猫救狗、抓蛇、开门、取钥匙等,不少人寻求帮助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拨打119。实际上,这些社会救助中常见的小事,很多并不属于消防部门应急救援范围。

  消防人员具备进行消防安全救援及其他技术救援的能力,在警力充裕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处理一些困扰群众的小事,能够更好体现消防部门积极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职责,也拓展了消防救援职能。但摘蜂窝、帮开门、救宠物等警情,可能占用甚至浪费大量的警力资源,还可能影响消防部门应急救援的主业。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区社会救助类警情中,非紧急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占比60%以上,年均1万余件;在北海市,摘马蜂窝一度占到北海消防救援支队全年社会救助类警情的半数以上。此类现象在全国也是共性问题。

  对于上述“小事”,消防部门不能简单拒绝,必须要找到响应群众“小急难”需求与保障消防主业之间的平衡点。既要处理好群众“小急难”需求,又要让其不占用大量应急救援资源。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探索值得各地借鉴。如从2020年9月起,广西消防推动非紧急性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处置改革,采取无偿联勤协作、有偿联勤服务与消防专班处置相结合的协作模式。通过发挥社会力量优势,盘活社会各方力量扩大救助人力物力,并优化响应机制,强化指导、考核,不断提升联勤服务质量,在为基层消防科学减负的同时,让群众“呼有所应”,有助于兼顾群众“小急难”需求与更好承担起消防主业主责。

  需要指出的是,为基层消防减负的同时,还要培养广大群众的消防意识,加强普法宣传,让公众了解119报警电话的受理范围。对于一些拨打119电话进行恶意骚扰、报假警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置等。守护119“生命热线”畅通,让一直负重前行的消防部门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