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基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夯实基层基础 凝聚善治合力

■记者郭文治 李彤彤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4月24日   第 27 版)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马鞍村村民使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深入贯彻全省新时代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和省委、市委专题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措并举建强基层组织、锻造基层铁军、完善基本保障,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堡垒,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武进区坚持抓根本,向机制要效率,聚焦主责主业,优化组织设置,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打造“红盟矩阵”。深化党建共建,凝聚善治合力,大力实施“红盟聚力先锋建功”系列行动,健全完善抓党建优治理工作体系。围绕基层治理中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环境提升等难点堵点,统筹公检法、城管、人社、交通等部门,先后成立城市管家红盟、反诈红盟、天平红盟等党建联盟。其中,区公安分局牵头成立“反诈红盟”,探索实施以组织联建、网络联管、警情联动、阵地联用、活动联办为内容的“五联工作法”,织密织牢防范管控体系,全面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营造“全民防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春晖红盟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C湖红盟”围绕“两湖”核心区建设,组建法治安盟等六大支盟,形成236个优秀成果,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8万多件。

  

  推行“网格党建”。强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形成街道统筹、社区操盘、网格联动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化“红网格”“红色物业”等建设,探索建立“党建触网、双网融合”的共治模式,在全区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为民实事。其中,牛塘镇以“党建红”引领“治理蓝”,推出“红心蓝立方”党建品牌,实施组织并网、力量进网、机制织网、实干兴网、阵地联网、保障强网“六网工程”,构建基层治理的立方矩阵,通过分层分类创新打造“红心驿站”“红心客厅”“红心堡垒”等党建“微阵地”,逐步推动网格阵地全域覆盖。把48个党支部建到网格上,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启动党员进网格先锋行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效率,用网格兜住基层大事小情。

  

  深化“抓管带”机制。建立“党员联系户、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推动网格长或网格员担任网格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首批命名600户区级党员中心户、300位区级红色楼道长、100户区级先锋红商户,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其中,洛阳镇围绕基层党建“小个专”重点难点,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珠光红盟”,以功能型党支部为核心,集聚党员中心户65家、“小个专”参与主体1218家、从业人员4700余人,成立志愿服务队10支,参与共建单位15个,在“共建共治共享”和“德治法治自治”中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红盟聚力、精心呵护城镇经济“微细胞”的洛阳模式,如今倾力打造的“珠光红盟”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当地主动参与城镇管理、社会治理的新兴力量。建立健全“党员义工365”“在职党员进村(社区)”“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搭建村(社区)与驻区单位沟通桥梁,通过“4个双向”举措,推动民生事项办结率实现100%。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治理,举办“三官一律”进网格、“左邻右理”“桑榆进基层治理当先锋”等活动,开展各类服务600余项,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建强雁阵队伍锤炼基层治理“主力军”

  

  武进区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出台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1+5”系列文件,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治理队伍。

  

  抓牢善治头雁。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镇共管”,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机制,将优秀村书记离任生活补助扩面至社区书记,2022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收入达14.6万元,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开展“头雁论坛”“书记擂台”等主题活动,打造“善治讲坛”,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蒋健、百名示范村书记季文斌等乡村“治理名师”走上讲台,解读治理举措、分享善治经验,浓厚了干事氛围。

  

  打造善治队伍。区、镇、村三级联动推进“青蓝工程”,全面实施“定制村干”“戎装兴村”“特岗兴村”等工程,按照80后正职、85后副职、90后“两委”干部的队伍结构,动态储备100名优秀年轻干部;系统实施“8090”计划,踊跃动员村(社区)干部参加,当前148名村(社区)干部通过专业课程培养提高学历、提升能力,基层干部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9.6%。建强用好阳湖村干部实训基地和城市党建“头雁”学院,实体化运作基层治理的理论、培训、实践“三大中心”,根据基层工作要求和治理难点堵点,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集体经济、矛盾化解等领域的专业培训,较好提升了基层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

  

  凝聚善治合力。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小哥”党校,挂牌成立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新成立外卖送餐、道路货运、网络主播、网约车、数字经济、快递物流等6个行业党委,推动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南夏墅街道组建“南蜂轻骑”,队伍由来自9家新业态企业的350多名外卖员、快递小哥构成,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巡查和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充分发挥其走街串巷的优势,协助社区网格开展治理工作,延伸基层治理的触手,切实将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同时,南夏墅街道积极整合工会、团工委、派出所、网格中心等资源,建设龙城服务驿站,挂牌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搭建“南新Service”服务矩阵,为驿站注入红色先锋工程、橙色暖心工程、金色奉献工程、绿色和谐工程、青色成长工程、蓝色平安工程、紫色智慧工程等丰富内涵,全面服务保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优化服务供给锻造基层治理“红堡垒”

  

  武进区坚持人民至上,把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所需所盼。

  

  深化阵地赋能。构建“武进红印”认证体系,“十里红延”“青洋红途”等“两带三圈”规划初步落地成型,334个存量阵地纳入编码管理,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千万元,西太湖党群服务中心、水韵蒲岸环线等23个重点扶持项目建成投用。实施党群阵地“五亮五优工程”,紧扣“15分钟服务圈”布局,提档升级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5个,为群众打造政策咨询、协商议事、解决矛盾等一站式全周期菜单化服务。累计发布各类服务项目5.8万个,服务超28万人次。洛阳镇马鞍村充分发挥党群阵地功能,以“五治融合·玉马金鞍”品牌为牵引,积极搭建“村党总支部+村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的网格服务组织架构,推出党建、廉政、法治、孝道、文娱5个分阵地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5+1”服务矩阵,采取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建立服务精准供给机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党组织,并率先在全区实施文明积分存折制,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奖补,在潜移默化中以“文明分”引领“文明风”,实现乡村治理与培育文明新风同频共振。

  

  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基层党建“比邻工程”,创新“五体联动”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两单一响应”工作机制,以全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发展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涌现出一批基层治理亮点工程。湟里镇葛庄村充分发掘锣鼓文化,用好“威风锣鼓队”传统特色,融入法制元素,打造“击鼓议事”援法议事品牌,组建“击鼓队”,搭建“击鼓议事”村民说事平台,开设法润民生微信群,让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成为化解邻里纠纷、解决村民矛盾的有效途径。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做出决策时,“议事鼓”便会击响,村民代表集聚一堂、建言献策,让村民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常态化落实“到进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联双服务”等行动,围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走访群众27万户近130万人,解决问题800多件。

  

  加大资金保障。用足用好每年300余万元的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不断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筑牢资金监管防线,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统筹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和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用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等项目,为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图片由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