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拉祜寨:

同心帮扶结硕果 跨越千年展新颜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4月03日   第 14 版)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政府为拉祜寨修建的楼房。
  沈娅洁摄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拉祜寨的孩子们在感恩广场上玩耍。
  白瑰榕摄

  入春以来,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风景如画:寨外,山巅白云缭绕;寨内,遍处姹紫嫣红。日落时分,寨里小广场、健步道、六角亭挤满了跳舞唱歌、锻炼身体的村民,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

  

  这样的新面貌、新生活,用老一辈拉祜寨人的话来说就是“实属来之不易”。作为一座我国边境地带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寨,2015年拉祜寨全寨33户168人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600元。此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多年努力下,拉祜寨实现了2019年人均收入6570元;2022年人均收入超过13153元。

  

  拉祜寨日新月异的变化引起广泛关注,周边不少县镇更是将拉祜寨作为定期学习地。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面向拉祜寨驻村干部、群众进行采访,了解村寨的蝶变历程。

  

  半个鸡蛋的承诺

  

  “保姆式”帮扶、手把手教会村民生活与生产经营,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驻村工作队是绿春县党委政府对拉祜寨群众的承诺。拉祜寨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宇飞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从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的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让拉祜寨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不辜负前几支驻村工作队的艰苦付出和殷切嘱托。“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帮助拉祜寨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加速跑起来。”他说。

  

  过去,生活在中越边境的拉祜寨村民,由于没有种植粮食、养殖家禽的习惯,整天持弓弩穿梭于原始丛林,靠狩猎及采摘林中野果、药材过日子,基本与现代发展“绝缘”。

  

  在脱贫攻坚阶段,为了获得村民的信任,红河州政府在拉祜寨组建了第一个临时党支部和工作队,以“一寨两支部”的形式在村民中开展工作。这批工作队员入寨的首个任务就是把在深山老林里过着游猎生活的拉祜寨村民劝回寨中。

  

  “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从一个深谷到另一个深谷,为了找到拉祜寨的每位村民,工作队员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越过多少条河,每天穿行于深山老林之间。”首批工作队员朱福忠回忆道,“我们刚到拉祜寨的时候,很多村民见到生人就会躲起来,不愿和别人交流。我们只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告诉他们共产党是来帮助建设家园的。”

  

  在驻村队员又一次上山开展劝导工作时,拉祜族同胞普初九突然问道:“什么是共产党员?”时任驻村工作队指挥长李晓忠回答:“共产党员就是自己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吃的一帮人。”李晓忠说完,把手中煮熟的鸡蛋掰了一半递给普初九。这个貌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拉祜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思想感情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慢慢地,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拉祜寨群众心里扎了根,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成为他们最信得过的人。

  

  为了给重返村寨的村民们搭建安定的居所,从2016年开始,绿春县先后投入资金544万元,平整土地30亩,新建安居房33套,逐步满足大家的住房需求。“以前我们一家人都住在森林里,家中一口锅、一只碗、一双筷子、一张床就是所有家当。”村民王大妈说。她口中的家实际上就是用木头、烂瓦、塑料布搭建而成的简易草棚房,夏不挡雨、冬不遮风。

  

  如今,王大妈和所有村民全都搬迁进了两层楼的大住宅,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虽然帮助居民们成功安居,但‘住下’仅仅只是开始。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洗脸、刷牙,当时的拉祜寨村民都不会。”朱福忠说,为了让大家适应和融入现代生活,每天清晨,驻村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教村民们如何用牙膏刷牙、毛巾洗脸,帮助村民们在逐步学习中养成日常生活习惯。

  

  当时,很多拉祜寨村民也不会做饭,往往是哪家烟囱冒烟就往哪家跑,习惯性地“蹭饭吃”。对此,驻村工作队队员又手把手教大家使用电饭锅、电磁炉等炊具,并带着他们一起洗菜、切菜、炒菜,讲授食品安全知识。

  

  在“蹭饭吃”队伍中,有一位名为杨夫斗的村民。之前由于没有产业、没有工作,他只能靠政府救济勉强度日。自驻村工作队引入的企业修建养鸡场后,村委会聘用杨夫斗当上了养鸡场管理员,主要负责鸡场喂养和鸡蛋回收等工作。

  

  “管理鸡场的收入一年两万余元,可以给家里添个‘大件’,还可以给孩子们买几件新衣服……”杨夫斗说,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一早便扎入鸡场,干到太阳落山才肯回家。

  

  生活改观后,杨夫斗见到村里农田因为干旱急需灌溉,便热情地用自己购买的设备帮其他村民挖水田、翻耕农田。“以前我靠大家帮助才活了下来,现在只要能回报大家,我都尽力去做。”他说。

  

  除了杨夫斗,王健设也是拉祜寨的产业领头人之一。2022年,王健设在驻村工作队的号召与帮助下,带着来自广东的新媳妇余洁洁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回到拉祜寨后,王健设夫妻二人在村里经营了一间小卖铺,紧接着开了一家烧烤店。脚跟站稳了,王健设又凭借外出学到的知识,在自家田地里利用新技术种植了2亩多的三七药材。

  

  “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被选拔当上拉祜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后,王健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念更坚定、目标更清晰了。“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就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整治村庄环境、打通特色农副产品销路。以后我们干的事情还会更多!”说起未来发展的梦想,王健设的眼睛闪闪发亮,流露出满满的憧憬。

  

  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工作队“不撤退”宗旨的引领下,历任工作队员接续奋斗,使如今的拉祜寨村民不仅口袋鼓起来了,精神也跟着充实了起来。

  

  王宇飞时常和工作队队员们说,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源,也是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润滑剂。在抓产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快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每到周一早上,驻村工作队就带领村民们开展唱国歌、升国旗活动,增强拉祜寨村民的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当鲜红的国旗飘扬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时,拉祜族同胞们激动不已。

  

  乡风建设需要大量人力支持,工作队人手少怎么办?没事,组建新队伍!2017年,拉祜寨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成立,全村妇女都是成员。服务队定期到老年人家庭和困难家庭帮忙收家治家、挨家挨户开展卫生整治、帮助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现在想起以前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场梦。我记得那些苦,更感受到现在的甜。有了共产党才有我们拉祜族人美好的生活。我要带领我们的妇女同胞,守护好我们的幸福家园。”服务队小组长王永贝用不甚熟练的普通话坚定地说。

  

  现在,不管寨子里开展什么活动,王永贝和巾帼服务队员的身影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拉祜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革除陋习促乡风文明建设等行动中发挥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

  

  平日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驻村工作队推动乡风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就在不久前,平河镇200余名哈尼族、瑶族妇女前来参观学习,拉祜寨感恩主题广场上人声鼎沸,身着多彩服饰的各族群众踏歌起舞,嘹亮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

  

  “刚刚和大家在一起手拉手跳舞,彼此感觉就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马上就亲近起来。”拉祜寨村民王皮勒如是说,她和刚刚认识的哈尼族朋友在家门口的樱花树下拍了合照,还约定下次一起到瑶族村寨唱歌跳舞。不少来访的平河镇群众纷纷表示,从“原始部落”到“文明新村”,拉祜寨的新面貌魅力无穷。

  

  站在感恩主题广场连心池边,平河镇人大主席白云宝看着拉祜寨和瑶族村寨群众脸上绽放的笑颜,深有感触地说:“村内的这座连心池,是拉祜族同胞相亲相爱、拉祜族儿女与其他兄弟民族心心相印、拉祜族群众同共产党血浓于水的象征。未来,我们要和拉祜寨驻村工作队、广大群众一起,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边境幸福村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