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山东省济宁市:

文明风来满眼春 幸福花开百姓乐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4月03日   第 07 版)

  山东省济宁市城区景观,运河穿城而过,生机勃勃。

  山东省济宁市发动志愿者见缝插绿、扮靓社区。

  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环境优雅的小区与怡然自得的人们和谐共生……漫步在济宁市的大街小巷,文明景象时时刻刻浮现在烟火气息中,让人如沐春风。

  

  自2020年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济宁市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济宁市在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济宁样板”。

  

  创建惠民擦亮文明底色

  

  在老济宁人的记忆里,济宁城区共青团路与东门大街交叉口处西北角曾是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所在地。现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一座“口袋公园”,还有个颇具历史韵味的名字“绥华园”。公园虽不大,植物花草交相辉映,街角标志物和文化景墙相映成趣,让这里处处弥漫着老济宁城门文化的韵味。

  

  在楼下街角的绿地上打打拳、在太白湖河堤的步道上遛遛弯……春暖花开的时节,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很多市民会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街角变成了鲜花盛开、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

  

  小菜场,大民生。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一面连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考量,一面直观体现了市民的文明程度,更能反映政府部门精细化、科学化的治理水平。走进位于任城区南张街道的振宇蔬菜大市场,铺面、通道干净整洁,各类商品琳琅满目,随处可见公益广告和文明标语。近期,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整改提升,为市民营造了舒心的购物环境。

  

  “现在市场上什么都卖,而且环境非常干净整洁,服务也很好。无论是商贩、店员还是顾客,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购物过程很开心。”市民杜红秀为舒适整洁的市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随着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济宁市在全领域推进文明创建提档升级,持续为人民打造一座温暖幸福之城:加快搭建高效畅通立体交通网络让出行更加顺畅,新建停车场、过街天桥,也让城市的疏堵保畅能力进一步提升;改造更新老旧小区,配建了社区食堂、养老托幼场所等服务设施,让市民生活中处处都有“15分钟生活圈”;越来越多的新改扩建学校,新增幼儿园、托育机构等让托幼所育成为吸引年轻人安家济宁的一大原因……

  

  全民参与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电表箱安装在户外,风吹雨淋不可避免,防雨防潮十分关键。”“布线设计要合理,进出线需要分开。”在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乐鑫社区组织的小院议事会上,十几名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着对小区建设的各种看法。

  

  “依托小院议事会,我们梳理分析群众诉求、拿出方案、积极推进,发现共性问题举一反三,主动解决。”乐鑫社区的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社区将积极发挥小院议事会的作用,继续坚持“大家事、大家议”的工作方法,组织人员定期与居民面对面协商议事,把居民智慧和力量吸纳进来,共同办好自己家门口的事,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仙营街道辖区群众的习惯,家里的急事难事、邻里的大事小事,一个电话、一声招呼,网格员们便第一时间出现在家门口。定期召开“居民说事”“网格9号议事”等协商议事活动,深化街道“蒲公英志愿队”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推进“一格一品”建设……现在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激发人民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作用,把社会治理变成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济宁市各社区每周召开一次楼长会议、组织一次“居民说事·说创城”活动;每两周召开一次居民代表会议;每月进行一次入户走访或问卷调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基层一线就把困难和问题解决。

  

  “对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逐条逐项‘较真’,走街串巷‘挑刺’,做文明城市建设的‘啄木鸟’。”在近期举行的济宁市市民文明巡访活动启动仪式上,巡访团代表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伴随着“人人参与创城、创城惠及人人”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遍地开花”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从十字路口的文明劝导员到“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从针针见真情的“老妈妈爱心针线坊”到“退伍不褪色”的“八一服务团”……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引领城市文明不断前进,也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现在全市都倡导要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我也一直坚持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尤其是济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身边的文明事也更多了。我相信换做其他人,遇到这种事也肯定会和我一样挺身而出。”在2022年济宁市举行的一场“善行济宁”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杨帆说出了这样一席话。

  

  作为一座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文明城市,济宁市把文化引领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的各环节,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市文明、以美丽济宁扮美城市文明,让文明新风持续在百姓心底拂润、在城市处处传递,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奏响济宁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

  

  在最新评选出的首届“齐鲁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中,任城区的一名退休干部、老党员谢立亭入选。退休20多年来,谢立亭当起“红色宣传员”,在小区院落、广场公园开展“板凳”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老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谢立亭的红色宣讲“长征”路只是济宁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培根铸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宁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的“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有机结合,打造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积极构建分众化、对象化、差异化的宣传宣讲模式,充分发挥“习语润儒乡”品牌引领作用,深入一线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全方位推进文明实践提标扩面,以全市建成的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实践所、4137个实践站为基础,不断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推广“母子传承国学”“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等95个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如今,一批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广场、公园、街巷等亮相济宁;济宁的大街小巷中展示着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公益广告、文明标语等,持续打造具有济宁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最美”现象在城乡大地绽放,市民的一言一行都浸润着文明的样子,不断提振市民“精气神”。(图片由济宁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