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各地实践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创新党建“123”工作模式 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蓝晓植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27日   第 18 版)

  赣州市会昌县以党建引领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各乡镇社区开办农村孝老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
  
  会昌县委组织部供图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大要求,积极探索党建“123”工作模式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开创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局面。

  

  “一体化”统筹推进城市党建

  

  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主线。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尤其是会昌县月亮湾新区建成以后,城镇化率虽升高但质量较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市治理办法不多,传统的方式手段越来越不管用。会昌县通过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入调研聚共识。县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组,重点围绕基层体制、基层队伍、基层治理、基层保障等要素进行专题调研,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到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党建工作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软环境”,在凝聚思想共识、服务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城市基层党建大有可为、无可替代。

  

  综合研判明方向。2019年5月,县委常委会批准把社区管理职能从城关镇剥离出来,专门成立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直接隶属县委、县政府领导,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专门从事社区工作的管理、协调机构。先后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8条及《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五好”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提出建设“五好”社区的建设目标(社区班子好、社区治理好、社区服务好、社区环境好、社区市民素质好),并对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以上率下抓推进。县委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城市社区党工委、城关镇及25个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每季度调度一次工作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或召开现场例会,及时交流工作情况,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建立县、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网格“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着力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紧抓城市区域互联互通共建这一关键。充分发挥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集中集聚优势,强化集成集约,加强统筹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赋权扩能推动力量下沉。会昌县在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中,以强化城市社区党工委职能作为突破口,把管理和服务力量放到基层,把城市社区做强做实,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在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社区党工委要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服务,整个辖区里各项工作都由社区党工委牵头,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整个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台了《关于城市社区党工委赋能扩权的实施方案》,赋予城市社区党工委对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提拔重用征得同意权以及重大项目的建议权、规划参与权、物业的监督管理权等5项权力。

  

  推动区域共建,全面推进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33名县级领导带头,86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每人至少认领1个服务岗位,并将其编入居住地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加入网格微信群,共同参与社区活动。

  

  推动部门交叉任职制度。精心挑选7名县直单位副科级干部到社区党工委兼职党委委员,选派30名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社区兼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支部委员和居委会主任助理。

  

  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按照“一哨、一函、一台账、一反馈”的工作程序,去年以来全县共排查汇集有关服务企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综合执法、公共卫生、就业就学等各类社会问题860件,居民对“吹哨报到”工作满意度高达98%。

  

  “二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着力织密城市基层治理网格。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在现有社会治理网格的基础上,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卫生健康等各领域功能为一体的“一张网”。“多网合一”后网格为66个,2022年通过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49名,17名社区干部转任为专职网格员,6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建立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四级社会治理模式,调整后社区服务半径控制在1公里以内,打造社区“十分钟便民服务圈”。组建网格党支部。对原有的80名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选优配强了66个社区网格党组织书记,实现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做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党组织在网格(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民主自治管理中起到把舵定向作用。

  

  着力打造“红色物业”,提升小区治理水平。会昌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物业管理这一民生“关键小事”,通过打造“红色物业”,从加强党的领导切入,从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破解了一大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治理难题。

  

  物业企业“有党在”,有健全规范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物业行业综合党委。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明确物业企业、业委会党组织的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强化对他们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能力引领。规范组建业委会。坚持“三优先、一规定、一把关”原则(即优先在退休的科级干部、优秀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中推荐业委会主任;规定业主委员会中党员比例不少于50%;人选资格由社区党组织把关);把群众信任、组织认可的人选入业委会,全县有176名党员干部进入业委会。实行党员干部“十带头”。全县8630名党员干部全部到社区报到,做到“十带头”;将缴纳物业费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职务职级晋升的基本条件。有2名干部因不缴纳物业管理费被取消了评先评优资格。

  

  物业企业“听党话”,有全面有效的管理办法。实行物业企业与党群服务站合署办公。全县已建立合署办公的党群服务站35个,既缓解了物业企业服务场所紧缺的问题,又搭建了业主与物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强化物业企业考核。制定了《物业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对物业企业进行“每月一评比、季度一评星、年度一考核”,把评定考核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与市场准入挂钩,形成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物业企业“跟党走”,有互通互融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当物业服务管理出现纠纷时,由社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片领导牵头,组织由居委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参与的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协调解决问题。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动员县直单位党组织每月到结对社区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机关干部纷纷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收集社区治理意见建议310条,解决286条,创建文明示范小区36个。形成共建共治合力。明确要求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参与基础设施和社区管理工作。比如,县住建局牵头对1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县法院对拒交物业管理费的16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三确保”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确保有人干事。基层党建也好,社会治理也好,人是决定因素。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社区书记能力强,社区就和谐稳定;社区书记能力弱,社区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为此,会昌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配备了2正5副城市社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居委会现有干部90人,每个社区平均达9人,每个社区党群服务站安排了2名公益性岗位。规范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2022年,招录了49名大专学历以上的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为进一步激励社区工作者,建立《会昌县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办法》,完善常态化增资机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根据不同年限一个职级一个职级往上走,社区工作者有“三岗十八级”的岗位等级系列,有效保证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把群众评价工作实绩考核当做调岗调级评优奖惩的重要依据。

  

  确保有钱办事。县财政保障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2020年1月起,城市社区居委会干部报酬每月提高200元,县财政按照居民小组长每月260元(106个小组长)、楼院长每月50元(600个楼院长)的标准发放补助。原则上要求各结对单位每年提供社区不少于5000元的帮扶资金,县财政保障每个党群服务站有1万—2万元的服务群众经费,确保社区有能力服务群众、有动力开展工作。

  

  确保有场所办事。解决一批社区办公用房。盘活既有房产资源,灵活采取政府划拨、新建、配套、购买、整合、改造等多条途径,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4500多平方米;同时投入500多万元用于社区管委会、贡江、城北、杨梅江等社区改造建设。打造一批党群服务站。推进“一站式”服务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改革,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社区服务效率;从党群服务站的布局、功能、保障各方面入手,着力破解党组织触角延伸不够的问题;选取人口密集的小区,充分挖掘物业、门卫用房、车库等可利用的空间资源,采取租赁、改造、联建等方式,合理设置45个党群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2至3名网格员。会昌县已打造35个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站)场所面积达到4200余平方米。优化一批便民服务事项。创新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十个一”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打印复印、金融代办、快递收发、政策代办、文化惠民、充电、茶水、开放卫生间、特殊人群临时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内容;同时制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使用指导手册,列出25项便民服务主要代办事项,明确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设施配备、活动开展等要求,确保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