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城市党建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浙江省宁波市:

多方聚力建设现代社区 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记者郭文治 孟航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27日   第 17 版)

  宁波市城区景观俯瞰。宁波市委组织部供图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

  

  2022年5月5日,在全省城乡社区工作会议上,浙江提出要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建设现代社区,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2022年5月13日,宁波召开全市城乡现代社区会议,提出要对标建设“领导有力、改革有为、服务有感、平安有序、智治有效”的现代社区,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园。自会议召开以来,宁波以“八大改革”“十二大行动”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党建统领、坚持变革重塑、推动力量下沉,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样本,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对标“领导有力”构建党建统领上下贯通新格局

  

  拧紧责任链条。宁波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现代社区建设与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市对区目标管理考核以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挂钩,建立四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领办项目制度,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带头动员部署、调研指导、批示督办,带动区街社书记把抓好现代社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行“红绿灯”、提示单、赛马台、大课堂、调度会、观察点、顾问团、领衔榜等8项工作机制,整体构建“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街镇强执行、村社重协同、网格作底座”的治理架构。

  

  深化党建联建。聚焦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制定出台《宁波市党建联建工作指引二十条》,推广龙头带动、项目牵引、产业链接等“7+N”联建模式,打造滕头区域“康美常青”等实践案例647个,建立“共富工坊”508个;推动机关下沉“双百结对”、导师帮带“三百工程”、信贷支持“金桥计划”;承办全省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暨“共富工坊”建设现场推进会,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在大会上点赞宁波工作“抓得实、有特色,大家收获很大”。

  

  做强街社组织。围绕增强街社党组织统合能力,深化开展“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在镇街层面,按照“1+4+X”架构重塑镇街机构职能,全市镇街内设机构由1583个精简为969个,推进76%的执法力量下沉镇街;建立基层编制周转制度,推行镇街行政人员与事业人员统筹使用、镇街与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编制统筹使用。在社区层面,高标准开展“千人大招聘、万员驻社区”行动,2022年招聘专职社工2523名,招聘总数为上年度的3.6倍。目前,全市每万社区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工19.3人。

  

  对标“改革有为”激发变革重塑迭代升级新动能

  

  以社区“五定”改革破管理之困。宁波市聚焦破解社区分类不精细、权责不对等、组织不严密、力量不均衡、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推行社区“定类型编码、定功能职责、定组织架构、定岗位员额、定保障机制”管理体制改革,对全市2869个城乡社区实施编码赋分,将其划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产业型社区三大类;同时,加快将757个城中村、城边村、镇中村、镇边村等“四类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按照“基本功能+N项特色功能”模式,研究制定城市社区97项、农村社区105项的工作事项清单,清理规范事项幅度达66.7%。

  

  以强村强社改革破发展之难。深入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农业标准地”改革模式,流转百亩以上规模经营土地占比56%,盘活农村闲置用房建筑面积达46.2万平方米,吸引投资32.8亿元。探索强村公司、“共富工坊”、飞地抱团等多种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双清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9。加快推进“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指导各地通过国有资产“输血”、更新利用存量用房等方式探索社区经济发展路径,如镇海区累计排摸存量用地2503.1公顷、存量用房10万平方米,将1.68万平方米直管公房移交街社。

  

  以社会组织改革破力量之弱。注重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现代社区建设,建好用好社会组织学院和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全市备案社区社会组织4.96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平均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26个、15个。持续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市本级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资金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支出达1800万元,增长20%。

  

  对标“服务有感”打造优质共享幸福美好新家园

  

  推动“一老一小”兜底提标。宁波市围绕解决老年群体“吃住护”问题,新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52个、新增养老床位4162张,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均居全省第一。加强对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以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探访力度,基本实现月探访率100%。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全市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7918个,其中普惠性托位6079个,纳入“浙有善育”系统托育服务机构742家、托位3.3万个。

  

  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统筹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现代社区建设,建立“一单四融五互”统筹协同机制,将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6大场景、12大事项全部纳入现代社区统筹清单,建立工作互商、政策互审等5项制度,推动目标、政策、督考、数字4个体系融合。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一年来实施改造项目204个,惠及居民10.1万户,12.49万台在用电梯全部被纳入数字化管理,24.1%已应用扫码检测功能,检测数量居全省第一。全面提升零售药店药事服务水平,扩面建设和评定1家四星级和23家三星级民生药事服务站,超3600家零售药店接入“浙里药店”应用。

  

  推进人居环境补短提质。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四类村”和城乡接合部改造,共完成城中村改造501万平方米,实施梳理式改造村庄182个,城乡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保持100%;深入推进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攻坚行动,推进企业接管、业主自管、社区托管等10项关键举措,全市194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和45幢无物业管理零星住宅全部清零。

  

  对标“平安有序”筑牢防微杜渐除险保安新屏障

  

  抓深做实矛盾纠纷调解。宁波市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建强人民调解员、信访代办员等自治队伍,深化“包片联户”“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推广“开放空间”等基层议事协商平台,落实初信初访首问负责、即问即办、限时办结等制度,探索形成物业纠纷、劳动争议解纷工作指引,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35万起,推动99.5%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深化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围绕提升社区应急动员能力,积极构建社区“网格员—应急管理员—应急领导小组”三级工作网络,组建以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体的应急突击队,建成微型消防站2355个;完善社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健全社区疫情保供机制,科学精准应对突发情况。

  

  持续开展除险安民行动。一体推进无案社区、无诈社区、无毒社区建设,依托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集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动,破获省挂牌督办的一批重点涉黑涉恶案件;深入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实现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均同比下降、破案数同比上升,全市平安社区(村)创建达标率达91.2%。

  

  对标“智治有效”探索多跨协同便捷高效新路径

  

  聚力攻坚网格智治。宁波市坚持把网格打造成为最小治理单元,把微网格打造成为最小作战单元,制定出台全面强化网格工作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严格落实“多网合一”要求,累计调整(新增)网格5540个、微网格2.61万个,平均每个网格覆盖户数由383户降至344户;选优配强“1+3+N”网格治理团队,累计选配1.2万余名专职网格员、14.3万名“N”组团力量,做到“平时定岗联系、急时快响激活”。

  

  聚力解难超大社区。围绕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解题,探索实行“四分”工作法:分型备案,建立名录库,按超大体量住宅型、拆迁安置型、村改社区型、产业密集型、租住人口集聚型进行备案;分拆调整,通过新成立社区、拆分过大社区,完成10个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规模调整,如前湾新区世纪城社区原有常住人口8.7万人,已拆分成8个社区;分级包联,落实“四个一”组团包联机制,明确1名区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1名镇街主要领导包干负责、1名第一书记驻点指导、1个区级大部门结对共建;分类共管,围绕破解网格过大、社工缺配等治理症结,“一社一案”研究破解困难的对策。

  

  聚力推进数字赋能。聚焦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在城乡社区贯通落地,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推广应用村社“智管家”基层智治系统,建立以“人、地、房、物”数据信息为基础的“智治云图”,整合12个高频多发的基层治理“一件事”场景应用,所有城乡社区完成“智管家”实际应用;加大城乡社区物联感知设备的配备力度,目前配备总量已达245万件,新安装村社视联网点位2864个,实现市区街社四级视屏指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