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打造振兴新典范 客韵侨乡谱新篇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 14 版)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桥溪古韵风景区美景。广东省梅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悠悠梅江延续千年文脉,走进华侨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乡村振兴春潮激荡,干部群众全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着力打造“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景观”的客韵乡村新貌。

  

  当前,梅县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乡村资源,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打造了六条“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三色”指红色、绿色、古色,“三线”指天际线、山际线、水岸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高标准抓规划

  

  梅县区作为农业大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举措?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梅县区坚持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育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广东乡村振兴新典范。

  

  资料显示,梅县区辖19个镇(高新区管委会、办事处),共355个行政村、1386个自然村。那么,在梅县,多镇多村如何实现联动发展?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民企三方互动,从生态、文化、资源等方面对全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定位,编制《“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方案》《“叶帅故里·大美梅县”松口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方案》等,制定《梅县区“三清三拆”指导手册》《梅县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通过政策集成、资金统筹、资源集聚、项目互补,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梅县区贯彻“城就是城、乡就是乡”理念,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努力打造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重点以水系、路网、产业为纽带,打造雁洋—松口,水车白沙—梅南水美、龙岗,南口侨乡—荷泗,丙村—白渡沿石窟河,梅西—石坑—大坪,隆文—松源—桃尧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叶帅故里·美丽梅县”乡村游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雁洋镇荣获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红光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长教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首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

  

  高要求抓精品

  

  在梅县区,以庭院整洁带动村庄清洁,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梅县区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积极推动“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廊道”,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着力绘就“点上有精品、线上有特色、面上有美感”的美丽乡村画卷,激活“美丽经济”。

  

  为激活“三色”资源,梅县区按照“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的思路,推动基层党建、红色资源、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梅县区推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景区、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叶剑英纪念园、以禅文化为主题的灵光寺、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桥溪古韵景区等相互融合,全面丰富带内产业生态。

  

  同时,梅县区为促进三产融合,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带内的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和卡莱轮胎等一批骨干企业以及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雁山湖和客都人家等一批农旅、文旅融合景点联动发展,形成“资源变资产、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工人”模式。2022年,梅县区圆满承办广东省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现场推进会,梅县经验得到推广。

  

  此外,梅县区聚焦“天际线、山际线、水岸线”整治,一体推进农村风貌提升,通过开展“美丽廊道”专项行动,沿河、沿路、沿山脊线种花添绿26.9万多株,建成柚子洲头公园、游船码头、亲水步道等休闲娱乐设施,实现山水相依、美景相连,成为游客观光、群众休闲好去处。省道S223还获评广东省最美旅游公路。

  

  高效能抓延伸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强乡村产业,通过培育壮大金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全力推进“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基础上,梅县区进一步延伸美丽画卷,规划建设毗邻的松口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内以梅江河和出省东部快线为轴线,以金柚产业为依托,涵盖7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

  

  值得一提的是,其所覆盖的松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近代粤、闽、赣等地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松口镇大黄村是国家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的核心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四个全国分会场之一。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带的建设将盘活古镇侨客文化资源,打造金柚产业社区,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擦亮“南洋古道·千年古镇”品牌。目前,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规划项目13个,总投资约13.42亿元,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33亿元。出省通道松口段(东部快线)、松口渔港升级改造项目、大黄产业社区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未来,梅县区将继续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全面调动干群力量,着力集中资源要素,持续发力整治人居环境,培育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打造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