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年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中药显示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显示了中医中药守正创新的重要性。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一直以来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其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中医服务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我国81.47%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强化。但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突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尤其是乡村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认为,“中医药诊疗服务的特征和特点,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村镇医生拓宽对疾病的治疗范围和深度能发挥其独特的‘简、便、验’优势。因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保基层、强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关键一步。”
目前,全国社区卫生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总执业(助理)医师数已达到979767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总平均占比为18.77%,中部地区城市平均占比为13.68%,西部地区城市平均占比为29.45%,基层中医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素养不高逐渐成为限制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的一大因素。
尽管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培训一直以来都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人员、资源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基层中医药培训教育还是存在着内容泛化、培训教育模式松散、缺乏培训实效等问题。
为此,刘清泉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高效利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带动辐射强化基层医生的中医药系统培训。发挥三甲中医院“龙头”作用,引导更多专家、学术继承人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现场教学,通过亲身的“传帮带”实现中医临床思维、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有效传播;大力开展非中医专业医务人员的“西学中”培训,强调以实用为主;同时,也要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探索、总结、推广成熟中医培训模式。“封闭式”教学和“走教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在三甲中医院或者高等中医院校等优质中医资源聚集地开展“封闭式”教学,力求系统全面地提升学员规范的中医诊疗技术,掌握中医特色临床适宜技术,拓宽学员对中医药的认知;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走教式”培训,授课教师进入基层医疗机构,运用实际患者培养学员中医药辨证治疗能力,提升中医药临床思维。在师资力量的选配上,以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作为核心教育力量,讲课力求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强调教授学生治疗疾病的关键方法,针对病种讲授经典方剂及主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