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两会特刊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释放活力 汇聚发展强大动能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13日   第 04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而拼搏奋斗。本期,中国城市报两会特刊围绕牢牢把握首要任务,采写、选登部分代表委员对于释放发展活力、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节能降碳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各地将这些宝贵的探索、思考转化为城市各领域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的借鉴和参考。

  

  钟军代表:

  继续做强做大数字经济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形势下筑牢我国非对称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军建议,继续做强做大数字经济,通过中国式数字化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是定海神针。“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根本不同,在于更新迭代是常态,如果没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来引领,则发展不可持续。”钟军介绍,多年来福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数字应用层出不穷。

  

  发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是战略中枢。钟军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要素。没有数据,发展数字经济就是无米之炊。目前,福建已建立近7万个数据资源目录,汇聚近千亿条政务数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同时,福建对数据进行治理确权,通过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让数据资源变成了要素,赋能各行各业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是开路先锋。“数字政府建设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钟军介绍,福建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国有全资大数据企业,赋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业主”身份,开创了数字政府“全省一盘棋、上下一体化”的建设新模式。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主战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彼此叠加、相互促进、同步共振,做到二者有机融合,对于推动发展而言尤其重要。”钟军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福建成立大数据集团以来,发挥治理数字化和数据要素化“双轮驱动”作用,统筹市场与要素,集聚了近百家全国IT龙头企业来闽投资发展,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数字经济在八闽大地春潮涌动。

  

  张春华委员:

  打造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之中,但还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强、现代化水平不高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表示。

  

  对此,张春华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和统筹协调:一是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规划,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设计,处理与把握好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市场和政府、国有和民营、短板和长板以及难和易、急和缓等关系,明确不同类型产业链的发展路线和具体推进方案,有效引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同时,张春华建议,要坚持强链补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一是强化核心环节安全管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二是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梳理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等领域瓶颈,明确技术攻关任务清单,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攻克“卡脖子”难题。

  

  张春华还建议,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一是持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组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企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二是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创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加强国际产业链创新合作,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RCEP、中欧投资协定、CPTPP等重大机遇,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创新。

  

  袁斯浪代表:

  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球迅猛崛起。“十四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不断加强数字化战略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发展受科技创新驱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04%,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

  

  “虽然形势大好,但与各行业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仍然落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表示。

  

  在长期关注和深耕建筑领域的过程中,袁斯浪深刻感受到,当前建筑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不够系统、建筑产业缺乏数字化转型专业复合人才、建筑产业缺少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及运用体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袁斯浪建议,要做好企业与项目数字化顶层设计。企业决策层需结合数字技术、行业发展及本企业运营特点,通过制定企业数字化的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的投入等措施,提升企业的经营价值和单岗位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我国建筑业企业平台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和培养建筑信息技术、工业软件设计等相关领域高端跨界人才。

  

  在建筑业数字化标准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袁斯浪认为需尽快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指标体系。他建议构建统一的建筑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加快建筑业数字化的设计建设、技术应用、验收评估、安全保障等标准的编制及推广;鼓励建筑行业完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建筑的融合应用,不断打造建筑业数字化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戴斌委员:

  推广“美好中国”振兴入境旅游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

  

  目前,世界旅游业和国内旅游市场正进入全面复苏阶段。为加快恢复入境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中央层面的旅游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入境游复苏与振兴。宣传部门、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组建跨部门旅游协调机制的工作基础,加强对“美好中国”文化内涵、旅游载体和要素支撑的系统研究,在全球主要客源市场宣传推广“美好中国”国家旅游新形象;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制订并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结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窗口城市。

  

  第二,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外交部、港澳办、移民局进一步推进便利化的网上签证,提高电子签证覆盖率和签证平台申请效率,简化境外游客入境的签证手续和通关流程。

  

  第三,完善境外游客在行前和旅游过程中金融结算和移动支付环境、网络服务。建议人民银行、交通部、网信办提高入境游客聚集区、各大交通枢纽、星级酒店、大型购物点的银行卡和各类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便捷度及外币兑换的便利性;提升入境游客国内出行的便利度,增加境外游客持护照和旅游证件购买国内高铁票的平台渠道。

  

  第四,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旅游的国内基础设施和行业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入境游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导游人员及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接待能力,加强机场、车站、酒店、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多语种接待导览基础建设;发挥国际组团社、国内地接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作用,针对入境游客的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推出一批国际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