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项规划》),通过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广州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助力广州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不断为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即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添砖加瓦。
1
围绕高质量发展强化宏观规划引领
据介绍,《专项规划》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经过3年调查研究后推出的。《专项规划》立足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定位,衔接“南建面海新城、北筑产业极点、东立综合门户、西联广佛同城、统筹山城湾海、贯通功能走廊、壮大合作腹地、强化湾区核心”的发展策略,明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更新策略。
基于广州市域总体空间格局,《专项规划》划分了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外围地区三片更新区域,提出总体更新导向,持续优化城市结构,维育山、城、湾、海、江、田的区域山水大格局。立足区域历史本底、现状建设、功能定位等差异细分二级分区,分别明确提质增效、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不同更新导向,整体推动区域高品质发展。
面向项目具体实施,《专项规划》结合规划重点管控要素,针对历史文化传承活化型、重点平台型、重大基础设施型、人居环境提升型、新城新产业区型、乡村整治提升型等不同类型更新项目,围绕促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社会协同治理等不同导向,因地制宜明确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满足城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专项规划》突出优化布局支撑制造业立市,至2025年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246个。同时,《专项规划》也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国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有序退出位于城市山体森林、水系湿地和耕地资源周边保护地区内的低效存量用地,因地制宜采用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推动宜居生态环境改善;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以高质量为要求精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助力实现广州“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愿景。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孙玥表示:“《专项规划》的出台,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广州焕发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责任使命,秉承勇为人先、敢闯敢干的做事精神,攻坚克难、积极创新的结果。《专项规划》向上衔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落实战略目标、国土空间格局构造、规划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城市更新的目标、规模、分区、分类、分步骤策略等;向下传导城市发展战略意图,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建机制、定路径、划分区、落重点、控节奏’,传导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引领城市高质量更新。”
2
锐意创新改革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023年春节前,广州著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广州白云区投建的首批厂房顺利封顶。此前,该公司仅用1天就同时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率先在全市实现“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四合一”审批,创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广州速度。“我们的党员干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审批程序方面现存的问题及企业方的需求,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这样才使得‘四证合一’审批得以实现。”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党组书记公晓莺说。
这正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的缩影。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围绕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靠前服务,主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提前开展设计方案审查服务,将拿地前的等待期变成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实行“机审+承诺制”,不断提高规划资源审批效率;提升不动产登记、登记信息查询等业务便利度,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5.0版本落地见效。
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持续推出助企纾困改革措施。推出“助企纾困二十二条”、不动产登记“便民暖企十二条”等举措,聚焦企业体验感、获得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出助企纾困措施,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我们还会持续推出助企纾困措施,推出更多场景式、套餐式、主题式的集成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更高质量的规划资源审批服务,真正让企业在规划资源部门就能感受到广州优质的营商环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管理处处长夏利芬说。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表示:“我们要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打造成片连片工业园区。研究出台支持我市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制造业用地保障、提升存量产业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用地成本、加快推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权的根基。”
3
践行为民办实事城市空间焕发新面貌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34号大院一座老旧大楼外加装的“Y”字型电梯成为了新晋网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凝聚党群合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协调各基层党组织会同电梯企业、设计单位、社区规划师、法律顾问、志愿者,在全市各区成立11个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从咨询到设计、从报建到管养的全流程服务;搭建议事平台,依托2805个标准化城乡社区村(居)民议事厅,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列为重要议题,采取公众参与、商议解决、共同推动等方法,先后协商咨询服务8000余次,破解难题98个,推动5315部电梯成功加装。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关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项目。
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广州积极探索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历史格局恢复延续、产业功能更新、环境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统筹兼顾的多元化路径,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实施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已认定公布828处历史建筑、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正推进改革开放优秀建筑、传统风貌道路等保护对象认定,加快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打造了永庆坊、北京路、沙面、新河浦、TIT创意园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区域和诚志堂、华安楼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精品项目。
在营造社区小微空间方面,以“绣花”功夫办好群众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率先探索社区设计师工作模式,坚持共同缔造,344名社区设计师入驻全市城乡社区,持续推进“社区事·专职做”“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三项行动。
为打造市民身边的精品工程,该局引入专业设计机构和团队完成猎桥变电站、环市路公厕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级示范项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总顾问对所有示范项目逐一把关;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等专家开展城市设计培训讲座,将低碳、绿色、智慧等设计理念传递至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者与设计者。
4
坚定开展生态修复走稳绿色低碳发展路
“以前这里‘鸟迹罕至’,如今有栖息鸟类46种近700只!”在番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正成为番禺一处观海的新场景。
海鸥岛位于番禺区石楼镇,东侧岸线原有的红树林区域一度还存有水上餐饮店,水体等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为了修复海鸥岛海岸线生态环境,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成功获批省级专项资金4400万元,现已修复海岸线3.91千米,新种植红树林面积6.7公顷。目前,该区域红树林成活率达91.6%,生物多样性成效正逐步显现。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结合特大城市的山林、河湖、湿地、海洋等多样化自然资源,将生态修复与人民需求相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构建市民与多种动植物和谐共栖的美丽家园。例如,南沙区蕉门河和凤凰湖生态修复后,原来裸露危险的采石坑变成了美丽安全的公园,原本荒凉的蕉门河道也变身“十里花廊”,滨水两岸成为南沙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及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大有大修复,小有小整改,广州在生态修复方面探索了多种途径。2022年末,白云区同和街金湖花园犀牛角崩塌地质灾害风险点治理暨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开工。这是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的动员和指导下,由社会力量集资对该地质灾害风险点进行治理,同步进行生态绿化修复。不久之后,犀牛角边坡将重新披上绿装,金湖花园及其周边也将变得景致更美、人气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