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1月16日   第 17 版)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镇“茶香梅谷”重点发展茶叶、梅花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产业。图为该镇茶农在茶田间采摘茶叶。

  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做优山水田园,保持原乡风貌,重点发展特色农旅、文旅产业。图为该街道特色文旅场景。

  全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繁荣向上和农民的增收致富。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重要课题。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党建统领、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促进点、线、面一体联动。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集聚资源多元融合树立特色产业示范样板

  

  室外寒风瑟瑟,棚内温暖如春。近日,在即墨区移风店镇的一座家庭农场大棚内,绿油油的草莓叶子间点缀着一颗颗红艳艳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奶香气。农场主王长财介绍:“现在是天天卖草莓、日日有进账。两亩草莓,每年从元旦开始采摘,一直到草莓下市,预计能收入10万元。”不仅如此,农场里的葡萄、丑橘、地瓜等水果蔬菜也在农民的管护下生长得郁郁葱葱。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即墨依托大沽河,带动移风店镇打造“七彩田园”模式,类似于上述的家庭农场仅是其中的品类之一,重头戏则是发展高端种子、蔬菜种植产业。2022年,移风店镇辖域内的国际种都核心区累计引进现代种业企业29家,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镇获评山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以及青岛市唯一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实际上,这只是即墨乡村振兴发展蓝图的一个缩影。

  

  坚持“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理念,2022年,即墨布局建设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共赢”,包括位于即墨西部的移风店镇在内的8个示范片区连片成群,竞相绽放风采。

  

  据了解,在即墨中部,该区依托莲花山、莲茵河打造龙泉“莲花田园”模式,携手央企华侨城集团,做优山水田园,保持原乡风貌,重点发展特色农旅、文旅产业。12个村庄成方连片塑造山环水绕、原乡复兴的“城市田园”,建设了蜂巢酒店、莲湾美村、山水廊道、运动公园等设施和场景,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即墨北部,该区依托灵山、孟沙河打造灵山“花乡药谷”模式,重点发展中药种植、中医药加工等产业。灵山街道原是一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薄弱地,通过集中流转2万亩土地,拉长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条,建成了现代化居住社区,破解了土地分散、种粮低效等瓶颈,闯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而在即墨东部,该区依托崂山余脉、大任河打造鳌山卫“茶香梅谷”模式,重点发展茶叶、梅花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产业;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盘活村庄闲置资产,盯紧生态观光、文旅融合等元素,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全面修复荒山矿坑,引进“梅花谷”、多肉基地、兰花基地等,打造茶文化中心,实现“梅茶双增收”。

  

  此外,即墨区以山海经济为特色打造的田横“蓝湾薯乡”,沿山发展地瓜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沿海发展生态养殖;以采摘经济为特色打造的蓝村“桃源稻香”,发展羊肚菌、水稻等采摘休闲农业,定位是建设省内最具特色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以非遗文化为特色打造的段泊岚“果香柳韵”,以非遗文化为特色,以无花果种植、加工为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这些示范片区建设,串联起即墨全区135个新村连片起势跃升,有效促进全区农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

  

  微整治精提升共享美丽乡村碧水蓝天

  

  日前,行走在即墨温泉街道西杻河头村,只见杻河自钱谷山蜿蜒而下,街道巷路四通八达,村民房前屋后青竹挺拔、整洁美观;“一门三秀才”文化景观古色古香、延续文脉;乡风文明广场上,村民在和煦的阳光中惬意地散步、拉家常……

  

  在即墨,像西杻河头村这样秀气和谐的村落不在少数。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军介绍,2022年,即墨区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产业等特色资源,创意化进行乡村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推进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行动;整修农村道路87条,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35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创建垃圾分类示范镇3个、示范村130个,新增农村清洁取暖2.1万户……即墨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打造具有乡村艺术气息的小景观、小节点,大幅提升村庄环境品质,描绘出一幅村庄美、村民乐的秀丽画卷。

  

  美丽环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时时美”“处处美”?

  

  据了解,自“微整治·精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即墨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出台了《青岛市即墨区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青岛市即墨区农村弱电线路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同时,为提高全区党员干部作风能力,开展了“党群同心·共建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区直部门、镇街村庄党员干部近2万余人到村入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住一街一巷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群众同劳动、同整治。

  

  此外,即墨区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连同成立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引导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累计创建“美丽庭院”5.6万户,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39.5%。在全区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整治成果户户共享”的良好氛围,掀起了一个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组织共建资源共联打造“联建富”新格局

  

  “捧着‘金饭碗’,到处‘要饭吃’”,这曾是即墨区金口镇金阳光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该村的特色农产品,甘薯粉条有着100多年的生产历史,年产量达100万公斤。但因粉条原生产材料品种不一、标准不同,导致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在村民增收方面效果甚微。

  

  2022年,金阳光村通过新村联合社入股,规范运营池戈庄甘薯粉条合作社,组织村内各网格种植甘薯300余亩,预计增加产量60多万公斤。从选种育苗到原材料采购,合作社对产品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品牌、统一外观包装,扩大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统一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020年即墨区加强顶层设计,重塑组织体系,全面推进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的实施方案》和党组织融合、村民自治组织融合、经济融合的具体指导意见,集中撤销1008个行政村党组织,优化设立135个新村党委,实现了以新村党委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和服务融合。

  

  目前,在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的同时,各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村庄辖区东营里网格领办的军德土豆合作社,店东屯、姜家埠子、河阳庄等网格领办的甘薯种植合作社,共组织580余人入社,预计为社员增收330余万元。

  

  产业发展到哪,支部就建到哪。近年来,即墨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资源“共联”为引擎,以组织“共建”为基石,以产业“共富”为目标,逐步探索出“联建富、趟新路”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同样,即墨区鳌山卫镇鳌角石村——曾经“沟深田薄鬼见愁”的“石头村”,如今也实现了村美民富,其致富密码正是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据了解,鳌角石村先后创建“初心永恒”党建品牌,打造形成省内首家农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馆,着力建设乡村振兴成果研究展示中心、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乡村旅游承载地。以村党委为统领,鳌角石村设立产业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实干“冲锋”,形成梅花、茶叶、苗木、文旅等四大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的蝶变。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支部一头托起产业发展,一头连接百姓致富,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强大的组织力,而这种组织力将转化为生产力、群众的致富力,推动即墨向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富裕阔步前行。如今,即墨的乡村振兴步伐持续加快,一幅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画卷正呈现在人们面前……(图片由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