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生态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

大河之南碧波安澜 生态兴文美景如画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1月16日   第 16 版)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85后非遗传承人张慧精心创作的黄河瑞兽摆件系列文创产品。 惠济区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湿地风光。惠济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黄河,泽润中原。

  

  当黄河摆脱了黄土高原的地势束缚,告别了河洛邙山的长途相伴,便从河南郑州惠金黄河进入千里堤防。这里是黄河“悬河”起头处,亦是黄河南岸大堤零公里起点,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之称。

  

  郑州市惠济区近年来围绕“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用惠济速度、惠济行动为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供了优异答卷。

  

  综合治理黄河南岸生态优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经郑州市惠济区段的总长度约27公里,在南岸形成了近10万亩的黄河滩区湿地。2021年,郑州市谋划了1200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和2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惠济区就占据起步区面积的75%。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抢抓发展机遇,惠济区乘势而上向“河”图强,开启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惠济区南裹头是郑州市著名的黄河景点,曾以渔家乐闻名。生活在附近的人最先感知南裹头的变化:从前,这里河上“漂浮”着渔家乐,岸边是农家乐,滩涂上是鸡鸭鹅,几乎让黄河不堪重负;如今,这里已建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每到周末游人如织。

  

  南裹头的华丽变身只是惠济区推进黄河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为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惠济区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新时代治黄基本方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通过整治,“三违”根基被切断,非法经营、非法采砂等行为被根治,大规模仓库群被清除。

  

  同时,惠济区高质量建设沿黄生态廊道,通过南北融合、东西串联、节点提升和特色彰显等措施,布局堤北生态风光带、堤南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和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打造不同规模层次具有黄河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生态景观节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绿地达14.6平方米,高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6平方米。

  

  此外,惠济区高水平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黄河滩地自然性特点,按照“三滩分治”(低滩自然恢复、中滩生态重构、高滩修复利用)理念,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通过退渔复湿、播撒作业等方式,恢复湿地6500亩,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屏障。

  

  现在,惠济区已建成“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道路和南裹头、海事、浮桥3个观景节点,营造黄河滩地生态景观;修复十八门闸蓄滞洪区,实现自然生态多样和蓄洪功能提升;通过不断完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索须河生态提升工程基本完成,辖区7条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格局加速实现。

  

  激发活力产业发展创新强

  

  受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文物保护、基本农田等刚性约束,一直以来,惠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产业优势不突出。

  

  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近年来惠济区按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出台了“1+5+N”招商引资产业扶持政策、构建“1+3”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推行“1371530”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产业扶持政策,着力完善招商工作机制,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双碳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现代商贸服务、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惠济区通过布局建设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和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集中精力构建具有惠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高端化引领、集群式推进、园区化承载的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2.6:34.8:62.6。

  

  林幽出俊鸟,水深潜蛟龙。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区域优势,吸引着知名企业和优势产业到黄河南岸落户。

  

  2022年,惠济区集中(线上)签约来自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区域的重点项目12个,用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为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惠济区布局建设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和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招商项目提供“施展拳脚”的平台,努力打造郑州北部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组组数据是惠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惠济区通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人才、资金、机制要素汇聚,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落实“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7家,完成年度目标139%;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认定43家,完成年度目标172%;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5亿元,同比增长61.2%,创造历史新高,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

  

  整合资源非遗传承文化兴

  

  触摸荥阳故城沉睡千年的文明夯土,聆听沙洲滩头奔腾百里的远古波涛,惠济黄河盛满了文化的厚重和多彩。

  

  中原大地,黄河哺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依托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惠济区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不断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助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黄河非遗文化传承人。

  

  淘泥成“金”的85后黄河姑娘张慧,父母是业内有名的工艺大师张存生和王玲。一筐黄河泥,是张慧从小最熟悉的玩件;一块澄泥砚,是她父母毕生的心血。父辈复原,子辈推广,如何将黄河澄泥砚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下去?张慧用韧劲、稳劲与拼劲,交上了一个非遗传承人的青春答卷。

  

  黄河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个以泥土为材质的砚种,历经黄河水淘洗与烈火焚烧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在创新求变中,张慧大胆地将黄河金沙泥揉进釉料,在外观上赋予黄河泥多彩的颜色,在内容上注入黄河泥更精彩的黄河故事和文化,创作出了黄河瑞兽摆件系列和黄河澄泥瓷茶具等系列文创产品,在书店、展览馆广为畅销。

  

  张慧表示:“作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我将用匠人精神要求自己,用技艺传承非遗之美,用黄河泥弘扬中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中原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以黄河澄泥砚为文创产品的黄河文化艺梵传习所、以山水画为主题的河南大观美术等展示馆也纷纷入驻惠济区古荥镇沿黄村庄。传承人顺应时代,敢于创新,致力于用技艺传承非遗之美,用各种文创产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助力开拓黄河沿岸文化生态新格局。

  

  同时,惠济区积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打造47条精品线路,持续推进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黄河滩地公园项目、黄河国家博物馆项目和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造更加便利、舒适、愉悦的文旅环境,成为更多游客纷至沓来的“诗和远方”。

  

  值得关注的是,新年伊始惠济区提出了新目标:2023年将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为带动,以开展“三标”活动和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为抓手,聚焦“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围绕“产业立区、创新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和谐安区”,全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