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为桥,天下一家。自我国在2002年举办首届“汉语桥”比赛以来,已有来自160多个国家超过150万名海外学子因为热爱中文而与“汉语桥”系列活动结缘,每年更有1亿多名海外观众关注比赛盛况。
砥砺二十载,以比赛为平台,共享、共赏、共话,“汉语热”在世界各国不断升温,汉语在跨国经贸、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和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已于2022年12月24日起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BRTV北京时间、“汉语桥”官方网站、“汉语桥”俱乐部APP同步播出(每周六晚)。整体赛程分为一场小学生中文秀比赛和五场中学生中文比赛,六场比赛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丰富场景,选手们“云端”相聚,共同体会汉语之美。
精彩比赛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据了解,本次系列节目以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作为首期播出内容,共有41个国家5000余人参与比赛,最终产生51名选手亮相节目录制现场。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则经过78个国家、82个赛区的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50位优秀选手争夺全球总冠军席位。
此次举行的“汉语桥”系列比赛呈现出哪些亮点?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来自五大洲的中小学生选手“云端”齐聚线上比赛,小学生中文秀的主题以“云游北京”展开,结合北京代表性地标,展现独特风土魅力。中学生决赛以“文”“语”“爱上”“中国”为关键词,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美食等主题设计题目环节;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主题收尾,让世界聚焦中国发展。
“云游北京”的文化之旅是如何被生动体现的?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分别向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美洲的小朋友们打了招呼,随后便开启了“云游北京”,准备带大家逛逛城内著名的景点,再听段国粹京剧、看场功夫表演、与冰墩墩进行互动。
只见节目现场的侧屏中出现了“云游”地图的全景,主持人介绍:“我们会跟随地图闯关逐一开启‘云游’景点。请解锁第一个景点——故宫。先看一段视频,之后题目就出来了,小朋友们请看题。”
随着国家体育场、颐和园、燃灯塔、陶然亭、长城等“云游”景点的解锁,小选手们通过答题环节展示了不俗的汉语成语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度。
此外,在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上,选手们也进行着精彩角逐。该比赛出题范围涵盖了传统诗词、中国国情、网络热点、锦绣山川等内容,以此考验选手们的中文水平及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其中,在2022年12月31日播出的中学生30强进15强的大洲种子赛上,导演组将“语”作为串联每个环节的主题,来自五大洲的30强选手即将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语言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层面的升级试炼。而之后将播出的15强进5强大洲冠军赛将深挖衣食住行的文化结晶,通过“爱上博物馆”“爱上中国风”“最爱家乡菜”3个维度,在中国烟火气之中测试选手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选拔出5位大洲冠军,他们再以“全球5强”的身份向全球总决赛进发。最后一场比赛即总决赛分为5轮考验,从“诗词里的中国”“服饰里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到“追梦汉语桥”“我与汉语桥”层层递进,最终选出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全球总冠军。
为海外小选手进一步学习汉语铺设新台阶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打造出沉浸式的中文学习环境,使全世界少年儿童乐于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有趣的中国、温暖的中国,一起感知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本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主题定为“云游北京”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汉语桥”节目组导演张威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目组主要想在有限的录制时间里,让海外的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老北京文化传承的魅力。“云游北京”主要考察选手们的中文水平,采取了观看短片的形式,再由短片延伸出一道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题目,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孩子们的参与感、互动感。
民俗专家姜波分析称,“云游北京”的活动形式深化了外国小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大家能够了解到汉字背后的真实意义。这一次考验和学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们的汉语交际能力,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汉语铺设了新的台阶。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节目现场,小选手们通过答题环节展示着各自的中文水平:他们对于汉语成语以及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他们诵读国学经典《诗经》以及唐诗宋诗,不亦乐乎……“千百年来,传承不衰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经典,体会中华经典中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乐琦表示,儿童的记忆力处于人生的黄金期,诵读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是中外人文交流中最立体、最鲜活、最生动的一种方式。中华经典就像是一座长桥,承载着世界各国热爱中华文化的“汉语桥”选手们,他们通过比赛,一起分享中国智慧,构筑了牢固的中文朋友圈。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美国华盛顿赛区的选手卡羽彤荣获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冠军。谈及自己学习中文的经验,她说:“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们都认为学习中文不易,因为中文有太多的汉字和相似的发音。不过当你真正地沉浸其中并掌握一定的窍门,学习中文就会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练习、练习、再练习,你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平时我会尽可能地抓住更多的机会练习中文,比如参观纽约的唐人街,去中国餐馆就餐,参加网上中文课程并与中国的同龄人交流等,不断地练习促使我的中文水平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让更多外国学习者体会汉语之美
“汉语桥”系列比赛陪伴世界青少年至今,持续不断地向观众展示了世界多国人民对中文的热衷与向往。为不断提升“汉语桥”比赛及节目的全球影响力和选手参与度,接下来节目组及业内相关人士、机构还需在哪些方面大下功夫?
乐琦称,内容为王,首先要加大“汉语桥”比赛的趣味性,从多元化角度积极拓展、创新比赛内容。值得肯定的是,在“云端”游走中国的大好山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神的真实写照。其次,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通过抖音、Tiktok、微博、Face-book等海内外的全媒体渠道,加大“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的宣传力度。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创新赛事的参与机制,加大拓展‘汉语桥’比赛选手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仅仅培养顶级的海外中文选手,也吸引各个阶段的学习者。同时,在世界各国培养‘汉语桥’意见领袖及品牌推广大使等,进一步推动‘汉语桥’品牌的本土化、可持续化发展。”
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群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壮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不仅延续着典雅、正统的表达方式,还衍生出了很多网络用语。当外国学习者看到这些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表达,有可能会对学习和理解中文产生偏差。该如何应对此类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互通互联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语言使用的生态。在我们生活中会出现一些网络新词语,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大浪淘沙,历史和时间一定会将好的网络词语留下来。”乐琦表示,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使用网络用语,把一些寄托着大家对于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词、新说法,结合实例和时代特性,向外国中文学习者进行解释和传播,如蕴含着生活愿望的“拜锦鲤”、代表时尚健康生活理念的“燃烧我的卡路里”等,让他们在网络用语中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鲜活的中国、有趣的中国。(图片由“汉语桥”节目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