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理论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

■朱瑜辉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1月02日   第 16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如何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新疆各族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应紧紧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培根铸魂,夯实大一统思想基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一统思想自秦汉以来就成为中华民族重要价值导向。在历史的演替中,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新疆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命运同向同行、紧密相连。高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人,新疆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培根铸魂夯实大一统思想基础。

  

  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践之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生动讲好党的中华民族团结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史,充分发挥新疆地方史教学主渠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疆历史故事,使新疆各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高度共识。

  

  要创新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形式,努力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历史教育与时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反分裂斗争教育等方面发力;结合不同高校各族大学生对相关历史文化基础特点,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同向同行、双向发力,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力,夯实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基础。

  

  文化沁润,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文化上的认同,是更深层次的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必须在文化沁润上下功夫。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民族团结,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文化认同。利用互联网宣传教育平台,依托官方网站、链接等资源打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下开设《中华民族史》《中华民俗文化》《丝绸之路文明》等通识文化选修课,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

  

  要线上线下齐发力,正确把握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在传承好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汲取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各族师生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践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胡杨精神与兵团精神,有力推动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新疆高校应坚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或“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大学生从模范榜样身上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坚定不移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躬身实践,引领社会新风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躬身实践触动心灵,在感悟中成长、在启智中笃行,发挥青年大学生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引导新疆大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及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在全面深入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中,在与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中,有形有效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中国梦教育”“爱国爱疆教育”等为主题的实践项目,积极有效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宣传、结对帮扶、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依托文化润疆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情有感有效的教育体验;组织师生到南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点开展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助推南疆国语水平的提升,到乡村小学开展教育帮扶,提高各族群众文化水平;到田间地头开展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大美新疆。

  

  要借助网络与VR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构建思政“大平台”,激发学生对实践成果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热情,着力提升学生实践成果社会面的表现力与传播力,拓宽实践成果转化覆盖面和受益群体,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新风尚。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亲历者和建设者,新疆大学生更要主动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各族大学生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共奋斗,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更有包容度、更有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作者系新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