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二审稿于2022年12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拟增加规定,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应当自行带走旅游产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点投放等。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为切实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将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管理纳入立法范畴,回应生态保护诉求。
近年来,青藏游日益受到游客青睐。然而,旅游者在寻找“诗与远方”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垃圾。那些被随意丢弃在雪山下、公路旁的垃圾,可能导致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态恶化,后患无穷。因此,让青藏高原生态不再受“垃圾之困”,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旅游者丢弃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并非个例。2022年7月,“新疆独库公路变垃圾公路”登上微博热搜。垃圾包围独库公路,一方面说明游客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也表明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对游客而言,出游是为了放松身心,但这种放松不能建立在损害公共环境和公共利益之上,更不能建立在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之上。出游不仅要考虑自身言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应将文明意识内化于心,维护好自身、景区和国家形象。
对于旅游地、景区景点受“垃圾之困”的问题,从更深层面来看,既是环保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既需要将禁止随意丢弃垃圾上升到立法层面,也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给予精准的模式设计。以严格的执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以完善顶层设计来解决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既要治好眼前的“标”,更要治好未来的“本”。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通过立法引导广大游客提高文明旅游素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应当把政策宣传和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把有效治理和个人自觉结合起来,让每个人在旅游出行中都能守好环保底线,让崇尚文明、保护环境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