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书记领航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五到一线”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云南省会泽县委书记丁东平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8 版)

  会泽县召开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工作推进会。

  会泽县委书记丁东平到迤车镇调研基层治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会泽县作为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基层治理难度大、任务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泽县通过“五到一线”工作法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体系建强到一线

  提升党建引领力

  

  俗话说,要想舞得好,全靠龙头导。会泽县通过建立县级主导、乡级主抓、村级主战、网格感知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力。

  

  建强乡镇治理龙头。深化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推行“大部制”改革,按照“2+5”模式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制定乡镇(街道)权力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分批下放县级行政处罚权事项178项,让乡镇有权抓治理,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

  

  筑牢村(社区)“桥头堡”。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累计创建规范化党支部3437个,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4个,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38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7万元以上,评选红旗村(社区)192面,制定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建立村(社区)工作准入清单13项、为民服务事项清单16项、小微权力清单64项,规范清理工作机构、标识标牌等,381个村(社区)完成牌匾清理规范,让村(社区)轻装上阵抓治理。

  

  激活网格“神经末梢”。合理划分网格4847个,把党建、综治、疫情防控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在网格合理设立党组织,做实“网格吹哨、干部报到”,推动网格发挥“眼耳鼻舌”感官作用,做到耳聪目明、即时反应。

  

  延伸治理单元触角。按照“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治理共抓”的原则,加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力度,新单独组建村民小组党支部840个,组建快递物流、网络自媒体等行业党委4个,成立“两新”组织党委12个,设立“两新”党建工作站46个,小区业委会或物委会覆盖率100%,建成“小哥驿站”39个,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治理单元充分发挥。

  

  治理队伍下沉到一线

  提升基层战斗力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基层干部处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和关键所在。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严格执行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政策规定,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增加乡镇(街道)编制,从县直单位下沉50名干部增加街道工作力量。赋予基层自主用人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岗位统筹设置、人员合理调配,让基层有人抓治理。

  

  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村(社区)干部专业化管理,实施“头雁”引领、“归雁”招引、“雏雁”培养工程,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2371名村(社区)干部纳入“大岗位制”管理,正职岗、副职岗平均岗位补贴分别达5120元、4048元,让村组干部安心抓治理。

  

  加强下沉干部队伍建设。整合各级选派力量下沉一线,推动转任职级干部下沉基层设岗定责,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队381支1205人,增加基层工作力量。

  

  加强专责网格队伍建设。按照选聘为主、多元补充的原则,建立专责、兼职网格员队伍,推行定人、定岗、定责,实现多员合一、一员多用,选配专兼职网格员15989名。

  

  条块资源整合到一线

  提升服务承载力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当前基层治理中的一大问题。只有增强乡镇(街道)治理能力,夯实治理“底盘”,才能实现治理有效。

  

  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组建街道“大工委”5个、社区“大党委”20个,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共建重大事项。推行“一件事”模块化运行改革,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梳理“吹哨报到”流程图1张、县“一件事”共性清单1份,提高乡镇(街道)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效率。

  

  提升行政执行能力。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组建执法队伍25支305人。推动县级执法部门力量下沉,推广“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模式,推动执法“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

  

  提升应急联动能力。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组建综合性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提升乡镇(街道)应急实战能力。建强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推动各类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响应、早处置。

  

  提升平安建设能力。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探索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等方式,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成立县社会矛盾纠纷联合接访中心和调处中心,规范提升乡镇矛盾调解中心25个,处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约访、带案下访,调处矛盾纠纷2500余件;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197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

  

  惠民举措落实到一线

  提升民生保障力

  

  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只要人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治理效能自然会得到提升。

  

  健全为民服务机制。推行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包组、党员干部包户长、户长包群众,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网格巡访“五包五访”,50名县处级领导挂包25个乡(镇、街道),270余名乡镇班子成员分片包保381个村(社区),1500余名乡镇干部和2500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保4309个村(居)民小组,2.4万余名下沉干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分片包保2.5万余名户长。推进乡村去行政化、机关化、衙门化,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办结民生实事1800余件,基层党组织办成民生实事5300余件,广大党员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3万余个。

  

  打造为民服务阵地。将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职能整合到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文明实践、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打造为民服务综合阵地,规范提升乡镇党群服务中心2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50个,建立小组党群服务站700余个。

  

  建立为民服务平台。制定乡镇(街道)进驻政务服务事项主项53项、子项82项,村(社区)进驻政务服务事项主项24项、子项37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乡、村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行乡镇集中办公、村组代办,采取“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网格员服务+线上服务”模式,让村(社区)干部成

  为民生事项“全能服务员”,明确村级代办员381名,让更多事项就近能办、少跑快办,最大限度便捷服务群众。

  

  整合为民服务资源。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打通各类平台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分级共享、互联互通;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除110、119、120、122紧急热线外的热线电话,实现一号咨询、一号响应、一号受理。

  

  社会力量动员到一线

  提升共治凝聚力

  

  基层治理不是单向度的行动,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城市社区设立党员中心户5000余户,开展“我家有党员我家作表率”活动,在农村推行党员户挂牌公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现“挂一牌、亮一人、带一户、促一片”的辐射作用。

  

  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选聘专职调解员570名参与“平安细胞”创建,381个村(社区)重新修订村规民约,采取火塘会、院坝会、楼宇会等形式,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引导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广运用“红黑榜”“绿币爱心超市”等做法,通过颁证书、授牌匾、兑积分、给奖励、获授信,增强群众参与治理的行动自觉。

  

  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建,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推行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模式。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4000余名干部回乡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308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发挥志愿队伍帮治作用。健全县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培育扶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等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探索推行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制,将志愿者服务时长、所获荣誉与个人信用、享受社会服务挂钩,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场次,25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解决实际困难2.5万余件。(图片由会泽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