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

城乡统筹 融合共兴

■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 通讯员杨永杰 杨琥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2月19日   第 08 版)

  桓台县带状公园成为流量丰沛的网红打卡地。

  桓台县推进“产城共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招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图为在建中的中南高科产业园。

  从曾经的人穷村破到如今的幸福社区,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越来越多的群众由“住得进”迈向“住得好”;从只有几条街道的小县城到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桓台城市建设发展的“含金量”成色十足……

  

  天空越来越蓝、空气更加清新,城乡“颜值”“气质”不断攀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十年蝶变,见证“城”长,从红莲湖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城市书屋到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带状公园中晨跑,在熙悦里、永乐巷漫步,越来越多的好去处已然成为桓台城市新地标。桓台这座城市,处处更生态、更宜业、更宜居,一幅“产城共兴、城乡融合”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有“里”有“面”城市建设内外兼修

  

  天气虽然寒冷,但施工热情不减。在桓台县一中西路到东猪龙河段雨污管网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管道铺设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雨污管网被称为埋在地下的城市“动脉”,为了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桓台县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心大街、张北路等15条市政道路、背街小巷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确保2023年6月底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通过雨污分流畅通城市“微循环”,带给群众生活“大幸福”。“虽然出行有些影响,但都能理解,雨污分流工程结束后,城区下雨不再内涝,生活更加方便,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个大好事。”市民刘先生表示。

  

  城市更新,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十年来,桓台县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桓台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是常态;主干道路加速成“网”成“环”,实现15分钟上高速、15分钟到县城、县城15分钟到市区的“315”生活圈;布局建设阅享空间、城市书吧等一批城市景观地标,让城市更有时尚活力;

  

  档案馆、红莲湖学校、桓台县妇幼保健院等大型公建陆续建成投用,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老旧小区累计改造1200栋楼,惠及群众30192户,累计新建商品房38595套,面积472.5万平方米,城区框架不断拉大……

  

  路宽了,景美了,楼高了……一次次大规模、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桓台的城市品质内涵实现整体提升,不断增强着桓台的承载力、吸附力、竞争力。

  

  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桓台的营商环境非常好,而且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我们企业的发展理念很吻合,因此我们决定选择落户在桓台。”落户于淄博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的山东森美越化工有限公司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投产后将成为国内第二家年产2000吨的生产装置,产能并列国内第一。公司总工程师万广聪表示,从项目的考察到落地,项目建设从立项到试运行,仅用时半年,这与桓台县镇两级政府和园区招商引资的诚意紧密相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桓台速度”。山东森美越化工有限公司主产的高纯度电解液添加剂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数码电池的关键材料,而一墙之隔的东岳集团PVDF(聚偏二氟乙烯)全产业链刚刚投产不久,同时东岳经济开发区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优良的营商环境,再加上“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氟化工产业链条优势,最终使这家企业从大上海“远嫁”到桓台。

  

  怎样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桓台县提出“产城共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把营商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硬名片”,聚力实施产业、城市、民生、治理等“七大攻坚攀升”,着力打造“产业生产+生活服务+创新创业”的高能级特色产业平台,目前新材料产业园、中南高科产业园、氢能产业园、膜产业示范园、聚氨酯产业园分别建成投用,全力培优做强氟、硅、膜、氢、聚氨酯等七大新兴产业链。依托园区主平台、主阵地,桓台县连续三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落实“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一个个高端优质项目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在桓台落地成长,一批批高端人才汇聚桓台创新创业,一项项技术成果在桓台实现高效转化。

  

  “我们还要建设绿色高端新材料、智慧化现代物流、一体化新型建筑‘三大产业基地’,创建全域水生态样板、数字农业农村创新、品质民生均衡、社会治理先行‘四大示范区’,不断跑出‘人城产’融合发展加速度。”桓台县委书记林恒对“产城共兴、城乡融合”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关注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和质感

  

  “如今我们农民不仅住上了三室两厅的楼房,做饭有天然气,冬天有集中供暖,而且我今年68岁了,每月还有200元的养老补助金,这种好日子以前真不敢想。”桓台县果里镇后埠村村民张士孝发自内心感到高兴。后埠村曾经是桓台县的一个薄弱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不仅没有一条像样的进出村道路,而且村民们居住的大都是平屋砖房。什么时候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张士孝和所有后埠村村民共同的愿望。2008年,后埠村借助利好政策和毗邻红莲湖的区位优势启动旧村改造,2010年底全体村民便搬进了漂亮宜居的楼房,2018年,后埠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10多年的时间,一个30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今天的后埠村,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游,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就像“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民生暖色,体现发展成色。这些年,桓台县始终坚持利民为本、资源均衡,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桓台县财政支出民生占比稳定保持在80%左右,2022年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明宜居、社会治安六大民生建设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围绕“一老一小”,桓台县按照“医育结合、托幼一体、社会兴办、社区家庭办”四种托育模式,建成社会化托育机构38家,获批2022年山东省首批家庭托育试点县;从“一餐热饭”入手,通过政府主导、坚持公益、因村制宜,桓台县探索出“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长者食堂、助餐服务点3种建设模式,建成304处长者食堂,在淄博市率先实现长者食堂全覆盖,被评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马踏湖历经十多年的治理,如今生态恢复,飞鸟回家,重现“北国江南”的秀丽风光,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共建共享、为民惠民,从蓝图目标变成群众身边的现实。“为了老百姓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只要是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正如林恒所说那样,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桓台县正在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桓台县,把“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作为“美好生活”的“基准线”,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图片由桓台县融媒体中心提供)